新竹福源花生醬連三批超標遭勒令停產!黃麴毒素藏在哪些食物?熱門關鍵字盤點網友擔憂
懶人包|福源花生醬近日接連被三地衛生局通報黃麴毒素超標,網點名這幾樣最怕中標,平常接觸的花生製品是否也有類似風險?

新竹知名「福源顆粒花生醬」接連被三地衛生局通報黃麴毒素超標,引發消費者關注食安問題。民眾也開始關心花生、堅果等原料是否都處於可控風險之中。本篇整理事件發展、官方檢驗結果、黃麴毒素高風險食材說明,以及近日的網路討論重點,一次掌握花生醬風波全貌。
福源花生醬懶人包:遭北桃竹三地通報 近期批次仍檢出超標
今年5月與6月,台北市與桃園市衛生局相繼通報,在抽驗有效日期為2025年7月9日及8月27日的福源顆粒花生醬時,檢出黃麴毒素超標,兩地皆要求業者將問題批次產品下架。
在台北與桃園抽驗後,新竹市衛生局於7月28日進一步檢驗另一批產品(效期2025年9月10日),這也是目前檢出不合格的最新一批次。至此,福源已有三批花生醬產品被官方驗出不合格。新竹市衛生局已立即展開現場查核,並責令業者回收問題產品、暫停生產相關品項,依法進行處分。
另在台北市針對市售花生製品的抽驗中,也發現兩件花生粉與一件花生醬黃麴毒素含量超標。根據檢驗結果,三件花生製品中總黃麴毒素(B1+B2+G1+G2)含量分別為13.7、5.6與5.0微克每公斤,均超過法定標準4微克,屬不合格產品。所有不合格產品皆被要求下架,來源移請相關縣市衛生局處辦,違規業者若未限期改善,將依法裁罰。
花生為何列為高風險品項?高溫潮濕環境影響大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說明,台灣氣候高溫潮濕,花生及其製品在儲存與運輸過程中,若未妥善控管溫濕度,容易受到黴菌污染而產生黃麴毒素。花生本身含油脂、含水量低,一旦接觸濕氣,在加工與保存環節更容易孳生黴菌。因此,花生醬、花生粉等製品長期被列為真菌毒素的抽驗重點項目。
黃麴毒素常見風險食材 這些類別要特別注意
除了花生製品外,台北市衛生局也將五穀雜糧、堅果類、果乾類與辛香料等列為真菌毒素高風險抽驗項目。這類食品若在潮濕環境中儲放過久,可能遭黴菌污染並產生黃麴毒素。衛生局提醒食品業者加強原料控管與保存條件,消費者則應選購包裝完整、無異味的產品,開封後儘早食用,或存放於陰涼乾燥處降低風險。
花生醬風波延燒社群 網友關注重點有哪些?
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觀察,近一週(2025年7月23日至7月29日間),網路上針對「福源花生醬事件」的討論持續延燒,關鍵字集中於「黃麴毒素、超標、花生、堅果類、食安」等,顯示消費者關注焦點聚焦在產品檢驗、食安風險與政府處置作為上。
不少網友對於日常接觸的花生產品感到憂慮,有人直言:「台灣菜市場裡的散裝花生糖,罐頭裡的花生,早餐米漿裡面的花生應該都驗一驗」,也有網友分享自己的做法,「花生醬保存我們都是去店內買回家直接冷藏」,顯示部分消費者已有基本的保存意識。不過也有留言反映出對整體原料管理的擔憂:「花生真的很容易出包,但其他種類堅果就比較安全嗎?」從網路聲量來看,這起花生醬事件不只影響品牌形象,也讓更多人關注堅果類產品的保存安全。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5年07月23日至2025年07月29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福源花生醬事件』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熱門關鍵字」(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熱門關鍵字: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次數越多,字詞越大;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