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飲罹患糖尿病風險更高?ISA聲明抨擊30年研究 適量才是關鍵
國外長達30年的研究揭示,喝無糖飲料罹患糖尿病風險高達129%,國際甜味劑協會聲明帶你一次看懂!

台灣糖尿病人口不斷攀升!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糖尿病患者每年約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也成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低糖、無糖飲食成了許多人的日常選擇,但國外新研究卻警告,無糖飲料可能不是你想像中的「好幫手」。
對此,國際甜味劑協會跳出來聲明,並點出「適量才是關鍵」。如何選擇對的飲品、控制糖分攝取,已是全民健康的重大課題。
研究長達30年!攝取無糖飲罹糖尿病風險高達129%
怕胖所以改喝無糖飲料,真的比較健康嗎?日本媒體《Women's Health》前(15)日引述刊登在《Current Developments in Nutrition》的一項歐美新研究。這項研究來自美國「年輕成人冠狀動脈風險發展研究(CARDIA)」,從1985年開始追蹤4,654名平均年齡25歲的年輕人,觀察他們的飲食習慣與健康變化。
研究團隊在第1年、第7年及第20年評估參與者的飲食攝取,並將他們依據無糖飲料與人工甜味劑(如糖精)的平均攝取量分組。
結果發現在追蹤期間,共有691人被診斷為糖尿病,而攝取人工甜味劑最多的族群,糖尿病風險比最低攝取族群高出110%;無糖飲料攝取量最多者則高出129%。
無糖飲料竟更危險?ISA指「研究無因果關係」
針對這項研究結果,國際甜味劑協會(ISA)發表聲明,他們強調,這類觀察性研究無法建立因果關係,例如部分糖尿病患者原本就因控糖需求而選擇無糖產品,因此造成「反向因果」的誤解。
ISA指出,根據過去大量科學文獻,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低或無熱量甜味劑會提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許多權威機構,包括美國糖尿病協會、加拿大糖尿病協會等,仍建議將這些甜味劑納入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中,以協助他們控制糖分攝取。
ISA也提醒,所有合法上市的食品添加物都需通過嚴格安全評估,人工甜味劑是全球研究最透徹的食品成分之一。
別陷入非黑即白的困境!「適量」才是王道
這項長達30年的大型研究指出,無糖飲料與糖尿病風險之間可能存在關聯,但仍需更多實驗與臨床研究,才能釐清人工甜味劑的長期健康影響。ISA呼籲,無論是含糖還是無糖,與其陷入「哪個比較健康」的對立,不如回歸關鍵原則——適量攝取、均衡飲食。
飲食並非「非黑即白」的選擇題,每一項選擇都應納入生活習慣與健康需求的整體思考。與其追求某種「絕對健康」的飲品,不如專注於適合自己的日常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