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吃太鹹竟不是洗腎主因?這類早餐鈉含量高 護腎食物有哪些?
腎臟疾病已連續多年名列10大死因,你還在認為吃太鹹才是主因嗎?高鈉食物、如何護腎一文了解。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告11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連續多年名列10大死因,顯示腎臟疾病對健康危害不容小覷。國人普遍認為「吃太鹹」是腎衰竭主要原因,但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其實大部分洗腎患者是因為「吃太甜」導致糖尿病進而出現腎臟問題。洗腎患者可以逆轉嗎?那些日常「應注意而未注意」的高鈉食物你知多少?10大護腎食物有哪些?帶你一起看。
吃太鹹不是洗腎主因?這早餐竟鈉含量爆表
日前,洪永祥醫師在節目上透露,其實有46%的洗腎患者是因為糖尿病導致,打破「吃太鹹」為腎衰竭主因的觀念;在糖尿病之後,造成洗腎的第2名原因才是吃太鹹導致的高血壓。許多人對高鈉食物認知不足,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量,例如常見的檸檬夾心酥,1片的鈉含量可能就高達700毫克,以下3類食品,其實也是醫師的危險名單:
白吐司
看似清淡的白吐司,吃起來不鹹也不甜,但為維持筋性與口感,也常含有600至700毫克的鈉,一旦搭配果醬等配料,可能一餐就吃進半日建議鈉攝取上限(2,400毫克)。
起司
起司的鈉含量名列前茅,很多人會當配料、甚至直接當成零食食用。雖然起司有不錯的蛋白質,以牛奶製品類,稱得上營養食物,但醫師仍建議,不要把它當成健康零嘴,否則鈉含量恐攝取過量。
運動飲料
運動流汗除了水分以外,還有兩個電解質(鈉、鉀)會從身體流失,如果運動只有補充白開水,身體的鈉、鉀會下降,需依靠運動飲料來平衡;但假設沒運動,還喝運動飲料,鈉、鉀恐攝取過量。
醫師提醒,身體攝取過多鈉,會出現口渴、水腫、腦霧、血壓升高、頻尿等警訊,因此平時可以依靠這6項來判斷。若長期維持高鈉狀態,恐導致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痛風、胃癌、骨質疏鬆,甚至早發性失智症。
高鈉美食難享受?可以靠這些排出鈉離子
生活中處處都是高鈉食品,就不能享受美食了嗎?其實可以透過排出鈉離子來平衡!洪永祥醫師補充,流汗、大小便為排出鈉離子的兩大方式,但其實不管是哪種方式,要排出鈉需有一個介質「水」,因此醫師呼籲,多喝水才是關鍵!
成人每日飲水量:衛福部建議一天喝水量為1,440至1,920cc,或用簡單公式來計算:體重(KG)x30cc。
何時需要洗腎?腎衰竭可以逆轉嗎?
腎功能若惡化至末期,即進入尿毒症、末期腎病變階段,需透過「血液透析」(俗稱洗腎)、「腹膜透析」或「換腎」等腎臟替代療法維持生命。
大多數需長期洗腎的患者,都是長年受到糖尿病或高血壓控制不良所導致的「慢性腎損傷」所致,難以逆轉;但若是因感染、藥物等造成的「急性腎損傷」,例如因COVID-19感染,則有機會在停用藥物或治療感染後恢復腎功能。
護腎從飲食做起!10大護腎食物有哪些?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等腎臟問題,連續多年名列10大死因之一,但其實除了少鹽,只要吃對食物,即可讓腎臟再撐好幾年!台大營養學專家洪泰雄3月24日在臉書分享10大「護腎超級食物」,並表示腎臟默默地幫助人體排毒、調節血壓並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可很多人直到腎功能出問題,才驚覺「怎麼突然要洗腎了?」。
#「10大」護腎食物
1.小黃瓜:含水量高,補水效果佳,有助腎臟代謝廢物、排除鈉離子。
2.洋蔥:天然抗氧化、抗發炎,連慢性腎絲球炎患者也能安心食用。
3.大蒜:剁碎生吃能釋放「蒜素」,幫助抗菌、抗發炎、保護腎功能。
4.橄欖油:好油護血管,用於低溫烹調或涼拌能保留完整營養。
5.蘋果:低鉀水果之王,同時有抗氧化、降膽固醇與抗癌潛力。
6.豆芽菜: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對腎友來說比動物性蛋白更友善。
7.黑木耳:低磷、低鉀又含鐵,是腎友補血、補纖維的好選擇。
8.羽衣甘藍:富含抗氧化物,但含鉀偏高,需個別評估攝取量(腎友請諮詢營養師)。
9.藍莓:抗氧化能力是綠茶10倍以上,能減緩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
10.魚油:促進血液循環、抗發炎、降血脂,是腎臟保健的三合一好幫手。
洪泰雄也提醒,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高鉀食物,若腎功能已有下降,建議諮詢營養師或醫師,評估鉀、磷攝取量。另外補充,日常最基本的護腎法包括,多喝水、控制蛋白質攝取量、避免高鈉加工食品、定期驗血與尿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