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防曬乳SPF、PA怎麼分?營養師傳授夏天防曬全攻略
高溫炎熱易曬黑、曬傷,防曬乳SPF、PA怎麼選?吃錯還會愈曬愈黑!皮膚科醫師與營養師教你擦對、補對、吃對4大關鍵營養素,打造內外防曬力。

近來高溫屢破紀錄,熱傷害通報不斷,許多民眾一走出冷氣房就像進入烤箱。但你知道嗎?夏天的高溫傷害不只讓人頭暈中暑,皮膚也正默默承受來自紫外線的攻擊:曬紅、曬傷、曬黑,甚至提高皮膚癌風險!
皮膚科醫師提醒,防曬不是只看數字、擦一下就好;營養師也指出,有些食物吃了反而會讓你「越曬越黑」!從防曬品怎麼選,到飲食怎麼吃?《網路溫度計DailyView》帶你一次搞懂。
搞懂防曬乳2大關鍵指標:SPF、PA
選防曬乳不是越貴越好,也不是看SPF數值越高就萬無一失!皮膚科醫師吳明穎提醒,真正有效防曬要看懂這兩項指標:
1、SPF(防曬係數):防「曬紅、曬傷、皮膚癌」的關鍵
代表防止UVB(中波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損傷。UVB會穿透表皮、導致曬傷與DNA損害,是皮膚癌主因之一。
數字代表延長皮膚曬紅時間的倍數
•SPF30:可延長30倍不曬紅。
•SPF50+:延長時間更多,適合長時間戶外活動者。
#注意:
SPF不是數值越高越「倍增防護力」,而是延長時間,但仍需每2小時補擦一次,若流汗或游泳更要立刻補擦。
2、PA(防曬等級):防「曬黑、光老化」的關鍵
代表防止UVA(長波紫外線)造成的傷害。UVA會穿透皮膚真皮層,引發黑色素沉澱、膚色變暗、加速老化。
PA後的「+」號數量:代表防曬力
•PA+:2至4倍基本防護。
•PA++:4至8倍中度防護。
•PA+++:8至16倍高防護。
•PA++++:16倍以上,極高防護。
#醫師補充
若在亞洲(如台灣)選購防曬商品,多以PA+標示為主;若是歐洲產品,會以「UVA圈圈標誌」標示,代表UVA防護力達到UVB的1/3以上,防護更均衡。
#醫師4大防曬建議
•一般室內活動:SPF30+、PA++就足夠
•長時間戶外活動:SPF50++、PA+++以上才夠力
•別忘記補擦!每2小時補一次,有流汗或碰水就馬上補!
•除了擦防曬乳,別忘了穿對、戴對也能有效防護紫外線:穿長袖淺色衣物、戴寬邊帽與太陽眼鏡。
吃對不怕黑!營養師推薦美白防曬「4大」營養素
高敏敏營養師提醒,有些蔬果雖健康,但屬於「高感光食物」,像是呋喃香豆素、維生素C等抗氧化營養素,對光特別敏感!如果你是光敏體質,又吃了這些食物再出門曬太陽,恐讓黑色素跑出來、肌膚變暗沉。
10個高感光食物
水果:木瓜、無花果、柑橘、芒果、檸檬
蔬菜:芹菜、韭菜、香菜、九層塔、胡蘿蔔
想美白、防曬!可從這4大營養素下手
•維生素C
可以幫忙阻擋黑色素形成,且能刺激膠原蛋白生成。代表食物:芭樂、奇異果、甜椒、櫻桃。
•維生素E
有助於穩定細胞,減少曬太陽後皮膚的損傷。代表食物:堅果、酪梨、黑芝麻。
•花青素
強力抗氧化劑,能保護血管、淡化暗沉,讓膚色更勻亮。代表食物:藍莓、紫甘藍、黑豆、紫米。
•茄紅素
吸收紫外線 減少曬完皮膚泛紅發炎。代表食物:番茄、番茄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