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吃得健康就不會得癌症?這3種被神化的食物 其實證據不足
你吃得很健康,卻還是擔心癌症找上門?也許問題不在你吃得不夠,而在你過度相信某些「超級食物」真的有那麼神。

多吃花椰菜、補充維生素,就能遠離癌症嗎?這些被稱為「防癌食物」的健康選擇,長年在坊間廣泛流傳,甚至成為飲食信仰。但根據官方機構資料與醫師的說法,這些食物與癌症風險的關聯,其實證據有限,甚至部分效果被過度神化。看似正確的健康信仰,背後其實藏著哪些誤解?本文一次破解。
「吃對食物就能防癌」是真的嗎?
「聽說花椰菜能抗癌,所以我天天吃,這樣我就不會得癌症了吧?」這類說法你是否也聽過?不少人相信,只要吃對某些「超級食物」,就能遠離癌症、治癒疾病。但真有這麼神奇嗎?對此,外科醫師陳榮堅直言,根本不可能。很多人一旦聽到某樣食物有「抗癌」功效,就一窩蜂大量攝取,甚至排斥其他食物。這樣的飲食方式,反而容易造成身體營養不均衡,導致代謝混亂。飲食的核心概念應該是「均衡攝取」,而非偏食。
人體需要多元營養素來維持免疫系統與內部機能運作。如果長期只吃某類食物,可能會導致其他營養缺乏,甚至可能因代謝失衡而引發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他慢性病。
常見抗癌食物或成分迷思 一一破解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的資料,儘管許多食物或營養素在動物實驗或細胞實驗中可能呈現防癌或致癌的結果,但在人類研究中,大多缺乏明確證據顯示單一食物能夠預防或導致癌症。多數流行病學研究只能指出「關聯性」,但無法證明「因果關係」。
花椰菜(十字花科蔬菜)
含有硫代葡萄糖苷,細胞與動物研究中顯示可能有抗癌作用,但人體研究結果尚不一致,無法證實與癌症風險降低有直接關係。
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E、β-胡蘿蔔素)
雖然在實驗室中能對抗自由基,但人類補充抗氧化劑的研究顯示未必有助於防癌,甚至有些研究發現補充過量反而增加特定癌症風險。
維生素D
觀察性研究發現血中維他命D濃度較高者,其結腸癌與整體癌症死亡率較低,但隨機臨床試驗多未顯示補充維他命D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
營養小提醒:如何正確吃出健康?
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想吃得健康、遠離慢性病與癌症,應遵守以下三大原則:
●每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多吃原型、天然、顏色豐富的蔬果。
●選擇全穀少精製、少油少鹽少糖,避免加工食品與含糖飲料。
●優先攝取豆魚蛋肉類中的優質蛋白,適量補充堅果與喝足白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