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食不是唯一凶手!愛吃「它」竟讓糖尿病風險增30%
飲食習慣與糖尿病息息相關,像是加工食品、甜食、含糖飲等高糖、高鹽、重口味食物都成隱形幫凶,衛福部提醒,「三多一少」徵兆勿忽視,改變飲食才能守住健康。
下午會嘴饞嗎?甜飲、手搖杯成了不少人的首選,加上鹹酥雞、洋芋片這類重口味宵夜,成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這些高糖、高鹽、重口味的選擇,雖然讓味蕾瞬間滿足,卻可能悄悄為健康埋下隱患。根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糖尿病已重回國人死因第五名,這樣的數字無疑提醒著我們,現代飲食習慣值得被重新檢視,選擇吃什麼,不只是口腹之樂,更可能決定健康的長期走向。
甜食不是唯一元凶!這些食物也是糖尿病推手
近日擁有5.2萬粉絲的減重醫師蕭捷健於粉專中指出,許多人以為遠離甜食和含糖飲料就能避免糖尿病,真相卻不止於此!根據研究指出,像是每天多吃一份紅肉,可能讓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0至15%,加工肉品的影響更大,高達20至30%;精緻碳水化合物如白麵包、白米飯,也在不知不覺中推高胰島素阻抗,成為血糖失控的「隱形幫凶」,他也針對六大與糖尿病風險相關的飲食習慣進行深入分享,讓民眾更清楚該如何調整日常飲食。
含糖飲料
每天多喝一杯(約 350 毫升),糖尿病風險增加15至25%。
長期愛喝含糖飲料,不僅容易導致血糖波動,還會增加體重上升的風險。
紅肉與加工肉品
每天多吃一份紅肉(如牛排),糖尿病風險增加10至15%。
每天吃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熱狗),風險可能增加20至30%。
精緻碳水化合物與甜食
常吃白麵包、白米飯、餅乾、甜甜圈等,容易導致胰島素阻抗與體重上升。
高糖、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會讓糖尿病風險比高纖維、全穀類飲食高出20至30%。
果汁
純果汁糖分高且纖維少,每天多喝一杯,糖尿病風險增加15至20%,蕭捷健建議以整顆水果取代果汁,有助穩定血糖。
水果
莓果類(如藍莓、草莓):富含抗氧化成分與膳食纖維,每天攝取半杯可降低糖尿病風險10至15%。
蘋果:每天吃一顆,不僅營養豐富,還能將糖尿病風險降低7至10%。
高糖水果(如芒果、西瓜):適量食用影響不大,但過量可能干擾胰島素敏感度,需適當控制。
乳製品
每天1至2份低脂或脫脂乳製品,糖尿病風險降低約10至15%;高糖或全脂乳製品,因熱量與脂肪較高,可能減少保護效果。
醫師蕭捷健表示,這些研究顯示,日常飲食選擇與糖尿病風險密切相關,減少含糖飲料、選擇低GI水果,搭配膳食纖維和均衡飲食,都是邁向健康的好方法;餐桌上的每一份選擇,都可能影響未來的健康,別只聚焦在甜食或飲料上,不妨檢視每日飲食,或許會發現更多潛藏的健康隱憂。
小心糖尿病警訊!「三多一少」症狀別忽視
談到糖尿病風險,不只是飲食,生活習慣也扮演了關鍵角色。衛福部2023年提醒,肥胖、缺乏運動、高血壓、高血脂,甚至吸菸、飲酒過量與遺傳,都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
糖尿病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多吃、多喝、多尿或體重突然下降時,病人通常才發現已經罹患糖尿病。如果血糖長期無法控制,還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嚴重的合併症;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呼籲,高風險族群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若發現血糖異常,務必及早求助專業醫師,並透過改善生活型態,有效降低糖尿病與其他慢性病的風險,健康從日常開始,別讓糖尿病成為你的隱形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