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商店的無糖豆漿,這幾年默默成了飲料櫃的熱銷商品。以前豆漿的選擇沒這麼多,現在走到飲料櫃前,無糖豆漿一字排開,至少好幾個牌子同時上架,外包裝上還印著「高蛋白」、「無加糖」、「高纖」等關鍵字。豆漿選擇從有糖、低糖一路走到無糖,背後反映的是大家對糖分與蛋白質的雙重態度轉變。那麼,在超商這麼多標榜蛋白質的商品裡,該怎麼挑才對自己有幫助?本文一次帶你看懂。
外食族的困擾有哪些?
每天在外吃便當,飯麵總是比肉多,配菜還常是油炸或重鹹醃漬,想補充足夠蛋白質並不容易。健康便當雖然選擇更多,但價格高、口味也不一定合每個人的胃口。於是,便利商店就成了許多人「快速補蛋白」的解方,而無糖豆漿因為價格親民、隨手可得,成了不少人首選。
為什麼蛋白質這麼重要?
國健署資料顯示,蛋白質不只是運動員或健身族的專利。它負責建造與修補身體組織,維持免疫系統運作,幫助營養素在體內運輸,甚至能維持身體中水及酸鹼的平衡。每1公克蛋白質能提供約4大卡熱量,是維持日常活力的重要來源。蛋白質來源分成動物性和植物性兩大類:
動物性:例如蛋、奶、肉類、魚類,多屬於高生物價蛋白質,意思是品質好、吸收率高、身體利用效率佳,因此營養價值相對更好。
植物性來源:像是豆類、核果、五穀根莖,雖然品質相對低一點,但只要混搭兩種以上,就能提升營養價值。
依照國健署等值換算標準,一杯260毫升的無糖豆漿,大約就等於一份蛋白質,差不多是一顆蛋或30公克去皮雞胸肉的份量。也因為蛋白質在維持肌肉量、降低體脂中扮演關鍵角色,近年「增肌減脂」成了許多人訂下的健康目標。
從健身房走進日常 增肌減脂跨族群延燒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增肌減脂」已經不只是健身族的口號,越來越多人把它視為飲食與運動的共同目標。為了掌握這股風潮的走向,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分析,「增肌減脂」近一年(2024/8/8~2025/8/7)網路熱門關鍵字中,「肌肉量」、「蛋白質」、「高蛋白」、「體脂」是討論主軸,顯示民眾對維持或增加肌肉、同時降低體脂的需求持續升溫。「減重」、「體態」、「飽足感」等詞的出現,也反映這股趨勢已擴散到外食族與上班族,大家更在意如何在日常飲食中精準補足蛋白質、同時控制熱量。
運動與飲食並行是另一大重點,「飲食控制」、「早餐」代表從第一餐開始安排營養已成習慣;「乳清」與「肌肉」則凸顯許多人透過補充品與訓練雙管齊下追求成果。而「健身」、「營養師」等詞也受到關注,專業指導與科學化計畫正成為增肌減脂的標配,也讓這個話題持續向更多族群擴散。

減重、增肌、趕時間:三種高蛋白搭配一次學
國健署建議,蛋白質來源最好「動、植並行」,不同食物中的胺基酸互補,能讓身體的利用率更高。以下是三種蛋白質推薦搭配方式:
正在控制體重:可以在午餐時用一杯無糖豆漿搭配毛豆或水煮蛋,提升飽足感、減少精緻澱粉攝取量。
想維持或增加肌肉量:便當的主菜加上一瓶無糖豆漿,再配一小把堅果,就是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質互補的簡單做法。
省時補充:早餐趕時間,也能用咖啡配無糖豆漿,或直接抓一杯高蛋白優格,幫一天打好營養基礎。
總而言之,便利商店早已不只是解決三餐方便的地方,蛋白質飲品、原型食物的選擇逐年增加,讓外食族在忙碌生活中也能更輕鬆地吃得健康。期待未來超商能有更多高蛋白、少加工的健康選擇上架,讓「便利」與「營養」真正並行。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08月08日至2025年08月07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增肌減脂』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熱門關鍵字」(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熱門關鍵字: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次數越多,字詞越大;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