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蝗蟲大軍」嚇壞網友!與烏克蘭蝗災有何不同?一文看懂蝗蟲與蚱蜢區別
懶人包|異歧蔗蝗是什麼?一次搞懂蝗災成因、防範方法,別再將牠們與蚱蜢搞混!

近來,許多新北市民紛紛在社群上回報,住家附近出現大量蝗蟲,引發不少討論與驚慌。《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發現,「蝗蟲」近一週(2025/7/28~8/3)的相關聲量高達4,188筆。許多網友留言表示「中永和人社團滿多人在討論的,真的不少」、「昨天還以為是蟑螂嚇得我」、「板橋、土城、樹林、鶯歌都有看到」、「座標永和,真的超級多」。
面對這些不速之客,許多民眾擔心這會不會釀成如烏克蘭般嚴重的蝗災。要釐清這個疑問,首先必須了解蝗蟲與蚱蜢的真實關係。

蝗蟲與蚱蜢一樣嗎?關鍵差異是群居?
許多人常將蝗蟲與蚱蜢混淆,但從昆蟲學的角度來看,所有的蝗蟲都是蚱蜢的一種,但並非所有蚱蜢都是蝗蟲。
莒光鄉公所曾分享,早在1921年一位俄國生物學家便透過實驗解開了這個千古謎團,他發現如果將一群蚱蜢養在擁擠的環境中,牠們會因彼此碰撞而產生奇特的變化:翅膀變長、身體變得更鮮豔、生殖力大幅提升,甚至從原本溫馴只吃草葉的習性,轉變為躁動不安、什麼都吃的貪婪狀態。這項實驗證明了,一群群的蝗蟲其實就是「發狂的蚱蜢」。
香港昆蟲學會副會長饒戈也曾說明,「蚱蜢」是昆蟲綱直翅目下的統稱。雖然家族成員多達兩萬種,但只有少數品種會在氣候乾旱等特定條件下,從散居轉為群居。這些群聚的蝗蟲會因翅膀更強壯、嘴巴更有力,而具備長途遷徙和大規模破壞農作物的能力,這才是導致蝗災的主因。

新北蝗蟲屬季節限定 與烏克蘭蝗災不同!
那麼,新北市這次出現的蝗蟲屬於哪一種情況呢?新北市農業局指出,台灣這次出現的蝗蟲主要是「異歧蔗蝗」。這些昆蟲目前未被中央政府列為農業害蟲,也尚無農友通報農作物受損,因此民眾無需過度恐慌,也無需通報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若想了解蝗災的毀滅性,烏克蘭可說是時下最好的例子。烏克蘭南部正面臨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蝗蟲密度高達每平方公尺80隻,已造成部分地區的農作物收成損失高達30%。這正是「群聚效應」下的真實寫照,與台灣目前單純的季節性現象有著天壤之別。

專家證實無需恐慌 新北農業局提供防範教學
根據農業部桃園區改良場的研究員說明,隨著氣候轉涼,這些蝗蟲的數量將會逐漸減少,因此無需過度驚慌。若想避免牠們進入家中,只需關好門窗即可。
新北市農業局也特別提供了「異歧蔗蝗」的辨識與防範方法,讓民眾能更安心地與牠們共處:
特徵:頭頂有黑白黃條紋,後腿鮮紅,擅長跳躍與飛行。
活躍高峰:5至10月,常藏身於雜草叢、農田邊緣。
防範:
• 修剪住家附近的雜草叢
• 若發現牠們,可使用透明容器罩住後帶離
• 可噴灑天然驅蟲噴劑,避免化學殘留
農業局也勸導,當下次再看到這些昆蟲,不妨保持一顆平常心;善用這些自然友善的方法,就能輕鬆應對,與牠們和平共處。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5年7月28日至2025年8月3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蝗蟲』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網路聲量」(註)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