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等於放棄治療?想回家善終如何安排?真相比你想的溫暖
懶人包|病人自主權利法、安寧緩和醫療、生死兩相安...近一年網友熱議焦點有哪些?待在熟悉的家,也能在愛與照顧中走完最後一段路。安寧療護究竟是什麼?

「許多人誤以為選擇安寧療護等同於放棄治療,病人將因此無法獲得適當醫療照顧,甚至可能加速死亡。」阮綜合醫院居家護理所所長蔡蕙瑩護理師指出,根據健保署2023年統計,台灣約有77,837人接受安寧療護服務,雖然比2022年略有增加,但選擇「居家安寧療護」的只有18,057人,顯示觀念上的誤解仍是推廣上的一大阻礙。這篇文章中,她將透過真實案例,解答安寧療護到底是什麼,以及為何它不是放棄治療,而是一種讓病人與家屬都更安心的選擇。
離開醫院就沒保障了嗎?
在許多家庭中,「死亡」仍是個難以啟齒的話題。病人與家屬常在「繼續住院接受積極治療」與「回家接受安寧照護」之間猶豫不決。一方面希望病人能在熟悉溫暖的家中度過最後時光,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療;另一方面又擔心離開醫院會失去安全感,甚至引來不祥。這種拉鋸,使得不少人難以踏出第一步。
居家安寧療護是什麼?
居家安寧療護由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宗教師、營養師等跨領域團隊合作,定期到家中探視。服務內容包括協助病人減輕症狀、調整用藥、指導照護技巧,並提供家屬心理支持與資源轉介。雖然安寧療護多半發生在生命末期,但它不是放棄治療,而是將重心轉向舒緩與陪伴,讓病人在愛與尊重中,安詳、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想回家善終可以怎麼安排?
92歲的李奶奶因心臟衰竭與腎功能衰退,曾接受過兩次洗腎,但過程讓她痛苦不堪。她對家人坦言:「真的好痛苦,我只想回家好好休息。」在醫療團隊詳細說明病情與治療選項後,她堅定決定不再接受積極治療,並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
考量返家後的醫療需求與照護連續性,家屬接洽了居家安寧療護服務。跨領域團隊定期到宅,協助用藥調整、緩解不適,並指導翻身、壓傷預防等照護技巧,同時提供心理支持。團隊也與家屬預先討論臨終可能出現的徵兆,讓照護者在面對變化時更從容。
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裡,李奶奶每天都能依照自己的喜好點餐,吃飽後滿足地安然入睡。她最終在溫暖、熟悉、被家人圍繞的家中,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家屬沒有照護經驗怎麼辦?
50歲的陳先生在一年前確診肝癌,病程進展迅速,並轉移至腦部。一次顱內出血後,他全身癱瘓、意識不清,長期臥床,無法再工作。身為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他的病況讓妻子承受沉重的照護與經濟壓力,也擔心突發狀況需要頻繁送醫,讓病人和家屬更加疲憊。
在病情惡化與照護壓力的交織下,妻子與家屬簽署了「拒絕心肺復甦術同意書(DNR)」,希望讓陳先生能走得安詳、有尊嚴。由於家中缺乏照護技巧與支援,妻子隨後申請了居家安寧療護服務。
團隊進入後,評估了實際需求,指導臥床病人的舒適臥位調整、壓傷預防、身體與口腔清潔等技巧,協助維持病人的清潔與舒適。同時,團隊協助轉介社會資源,爭取到床上泡澡設備、照護物資與輔具,減輕妻子的負擔。
在醫療與社會資源的支持下,妻子不再孤軍奮戰。團隊除了定期關懷陳先生,也傾聽妻子與三名年幼子女的心聲,陪伴他們面對情緒起伏,並一同討論與準備身後事。隨著照護環境和心理支援逐步到位,妻子從無助焦慮,轉為能以更多信心與愛心,陪伴丈夫在熟悉的家中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網路探索概念 民眾如何看待安寧療護
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分析,「安寧療護」近一年(2024/8/6~2025/8/5)網路「探索概念」聚焦於「病人自主權利法、安寧緩和醫療、生死兩相安」等,顯示網友討論多圍繞在法律保障、醫療照護方式與生命末期的尊嚴議題。
同時,「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等詞彙也頻繁出現,反映許多民眾關心如何在生命最後階段,透過簽署意願書、與家屬討論照護方向,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折騰,並在熟悉環境中安詳離世。有網友分享:「有一個叫做安寧療護的選擇,有時候我們無法幫助家人,或許放手也是一種選擇。」也有人提到自己在看到母親受苦後,說服家人接受安寧療護,讓長輩安詳離開。討論中更延伸到寵物照護,許多愛貓人也會選擇安寧療護,讓貓咪在主人懷抱中走完最後一程。

安寧療顧只能在病房嗎?
安寧療護並不只存在於安寧病房,也包括居家安寧照護與機構式安寧照護等多種形式。病人可以選擇在熟悉、舒適的環境中生活,維持尊嚴與自主;在生命最後的旅程裡,依然能獲得尊重與溫度兼具的陪伴與照護。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08月06日至2025年08月05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安寧療護』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探索概念」(註)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 探索概念:將主題的文章進行概念分群(Concept Clustering),幫助讀者從巨量資料中快速掌握事件的來龍去脈;群中存在較高的議題相似度,群間則有較低的相關度;分群結果透過演算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片語以呈現概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