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節為何恢復放假?由來、取消原因、古寧頭大捷意義一次看
懶人包|10/25是台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其中古寧頭大捷是什麼日子?民進黨徐國勇近期公開發言「沒有什麼台灣光復節」,讓光復節再次成為焦點。

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國定假日,由於正好落在週六,依照規定,將在前一個工作日10月24日(週五)補假,因此形成了三天連假,也是2025年台灣的最後一個連假。不少民眾把這三天的休息日當做一個小確幸,選擇在家休息或出外散心。
但你知道嗎?「台灣光復節」過去也曾是國定假日,曾被取消後又在今年正式回歸。光復節的由來為何?為甚麼曾經被取消呢?如今重返行事曆上,和過去有甚麼差異呢?跟著《網路溫度計DailyView》一探究竟吧!
光復節放假史:從1945到2025 80年間的三大歷史轉折
「光復節」這個節日,從誕生到消失再到重現,經歷了數次重大轉折:
1、確立:脫離殖民統治的紀念
光復節的由來,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5年10月25日,在當時的台北公會堂(現中山堂),中華民國政府與戰敗的日本軍方舉行受降典禮,台灣結束了長達五十年的日本統治。為了紀念這一天,自1946年起被定為「光復紀念日」,並成為全國放假的法定節日,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末。
2、取消:為配合週休二日而暫別
這個法定假期在2001年畫下了休止符,當時政府為了推行全國實施周休二日制度,進行了國定假日的調整,修訂了相關實施辦法。為了讓休假總天數保持平衡,光復節與其他幾個國定假日被取消了放假資格,僅保留紀念的意義。從此,10月25日便從行事曆上的紅色標註中消失了24年。
3、恢復:修法後的重新回歸
直到今(2025)年,光復節才重新回歸。立法院於今年通過了《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的修正案,將光復節再次列為全民應放假的國定假日之一。
不再只是光復節?古寧頭大捷的歷史簡要
這次恢復放假,最特別的就是10月25日不再只是單獨紀念台灣光復,而是與另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合併,命名為「台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
古寧頭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國軍與共軍在金門展開的一場戰事,起始日為1949年10月25日。這場戰役最終以國軍勝利告終,成功阻止了解放軍對金門的進攻,對當時動盪不安的台海局勢產生了關鍵影響,穩定了台澎金馬的防線。
取消24年後重放?光復節背後的歷史詮釋權與主權爭議
儘管假期帶來喜悅,但圍繞「光復節」的歷史詮釋在台灣社會中仍有不同的聲音。近來,相關爭議又再次浮上檯面,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公開表示「沒有什麼台灣光復節」,引發社會熱烈討論。
這類論點往往圍繞著1945年的事件究竟應視為「接收」還是「光復」的歷史分歧,反映了台灣社會對自身歷史認同的多元觀點。陸委會方面對此表示,相關歷史文件確實存在,各界對歷史事件的詮釋也各有立場,但基本原則始終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