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酸菜魚」爆倒閉潮!專賣店轉型求生 網批:藥水味很重
近年酸菜魚熱潮退去,猶如「蛋塔效應」,多家專賣店開不到半年陸續熄燈,業者曝退燒原因!

2023年全台掀起了一股酸菜魚旋風,各種酸菜魚品牌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曾一度突破20家、遍布各地,但今(2025)年卻接連傳出倒閉潮,有些店甚至開不到半年就默默收攤。這波倒閉潮就是台灣餐飲業容易出現的「蛋塔效應」,業者們看準商機一擁而上,但等熱潮退去,市場需求減少、陷入泡沫化,各品牌只能趕緊止損,陸續關門大吉。
酸菜魚的起源與烹調方式
「酸菜魚」是來自重慶的名菜,最早是漁民用酸菜搭配鮮魚去腥、提味的家常菜,後來隨著川菜流行,逐漸成為廣受喜愛的經典料理。這道菜主要以泡椒、辣椒及花椒調味,再將酸菜、新鮮魚片一起用高湯燉煮,淋上辣椒、花椒、泡椒炒出的熱油,酸中帶辣的口味開胃不膩口,酸菜魚通常會選用淡水魚,如草魚、大頭鰱或烏鱧魚(黑魚),其中烏鱧魚肉質細嫩鮮美,刺少肉多、營養豐富,適合用來料理。

酸菜魚去年突爆紅 近三年陸續熄燈或轉型求生
「酸菜魚」於2019年由「刁民酸菜魚」率先引進台灣,全台相關店家在2024年達到高峰,品牌數超過20家,從專賣店到各大火鍋連鎖品牌,幾乎隨處可見,深受年輕人族群的喜愛,經常能看到店家前誇張的排隊人潮。品牌再造學院院長王福闓曾指出,在價格實惠及性價比的評估下,加上大量的KOL開箱嘗鮮,以及社群話題的推波助瀾,成功帶動了酸菜魚的市場蓬勃發展。酸菜魚透過預製菜的概念,事先標準化生產將魚片加工,不僅為後廚節省不少時間,同時能確保出餐食的品質供應穩定。
不過到了2025年,「酸菜魚」熱潮便明顯下降,「狂一鍋酸菜魚」在2025年1月於西門町開出第一家店,原本打算展店5家,但卻在半年內草草結束營業,店面也改規劃引進新品牌;「叁加叁酸菜魚」最多曾開到全台4家門市,原定擴點到10家,但因業績未達預期,2025年5月最後一家收攤。
「築間酸菜魚」則在2023年積極展店19家,遍及台灣和香港,但到了2025年,已有9家改為「芡芳石頭火鍋」,剩下10家則升級自助吧;漢來美食集團推出的「溜溜酸菜魚」自2022年開業,至2025年仍留4家門市,不過都已轉型為中式料理餐館,主打小家庭和外食族客群。

「刁民酸菜魚」穩坐龍頭 創辦人吐實情
「刁民酸菜魚」長年站穩酸菜魚龍頭,在2021至2023年間展店至6家,2025年上半年仍持續在高雄、新北展店,全年預計達9家門市,然而創辦人張棟樑卻表示,目前台灣酸菜魚市場已趨飽和,品牌將於2026年進軍新加坡、泰國等海外市場,尋找新成長動能。「刁民酸菜魚」目前則位居《網路溫度計DailyView》中式連鎖網路口碑排行榜第5名。

酸菜魚為何退燒?早被預言將「蛋塔化」
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發文:「一窩蜂開酸菜魚,不適合台灣口味,之後會倒成一片。」近日又在臉書上坦言,「當時我公開說酸菜魚會變成下一個蛋塔,大家都說我只是反對中國的食物。問題是這麼重鹹的口味,其實並不適合台灣人跟氣候,所有投資的人都虧慘。」網友們也紛紛表示,「拜託酸菜魚倒光光,又鹹又難吃」、「魚肉本體不好吃,口感超怪,味道也很噁,不新鮮、藥水味」、「長輩說:只有不新鮮的魚才要那麼多調味」、「台灣人真的沒在喜歡這種重口味吃不出食材的好壞的料理」、「最近一次吃到新竹市某酸菜魚,重口味的湯頭也掩蓋不了的腥臭軟爛魚肉,噁心感上頭,再也不碰了。」
由於酸菜魚的市場萎縮,許多專賣店為了能夠生存,大多轉型為多菜色中式餐館,或是改為石頭火鍋、加設自助吧來提升用餐感受,也有業者選擇開發新菜色、升級食材,藉此強化品牌特色與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