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百日咳是什麼?我國新增案例達6年來新高
寶爸寶媽注意了!近期百日咳確診數增加,與感冒相似但更嚴重,嚴重恐引發併發症甚至死亡!

國內近期出現百日咳確診案例,疾病管制署(疾管署)昨(1)日公布我國上週新增2例百日咳確診病例,確診個案為南部一名女嬰及其曾祖母,女嬰3月初出現咳嗽症狀,且伴隨嘔吐及哮喘等情形,後於3月20日採檢確診,女嬰曾祖母則在3月28日確診。國內今年百日咳累計11例(含4起家庭群聚),且均為本土病例,也是6年同期新高。
百日咳是什麼?最嚴重恐併發症死亡
百日咳(Pertussis)為由百日咳桿菌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種侵犯呼吸道的急性細菌性疾病,藉由飛沫傳染,典型症狀為陣發性咳嗽;雖然主要好發族群為嬰幼兒,年齡多落在5歲和6個月以下,但是成人仍有感染風險。
百日咳沒有流行季節,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雖然得過百日咳後通常可以獲得較長期免疫力,但無研究顯示可終生免疫;大部份病患都不會引起併發症,但是營養狀況不良的病患、併有許多腸道及呼吸道感染的病患以及6個月以下嬰幼兒是併發症(呼吸暫停、肺炎、需常住院)與死亡的高危險群。
如何判別?和一般感冒有何不同?
普通感冒與百日咳雖然都有咳嗽症狀,但仍有差異。一般感冒主要症狀為流鼻涕、打噴嚏、輕度咳嗽、喉嚨痛、輕度頭痛等症狀,百日咳的症狀有劇烈咳嗽、咳嗽後嘔吐或哮喘以及發燒,症狀持續2週至數月;此外,疾管署提醒,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的症狀類似,民眾可能因此忽略而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中嬰幼兒或其他人,進而引發群聚感染。呼籲民眾應提高警覺,若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與診斷,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

如何預防?接種疫苗增加保護力
目前「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嬰幼兒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可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疾管署也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家長,務必按時帶孩童至具有預防接種合約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
另外,由於近年國內百日咳病例多為未完整接種疫苗之3個月以內嬰幼兒,疾管署建議,女性每次懷孕自費接種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疫苗),於懷孕第28-36週接種,可讓母親抗體最大化傳遞給嬰兒。
疾管署表示,自去(2024)年起百日咳疫情逐漸嚴峻,日本今年病例數超過3,500例,為2018年以來最高;中國今年1-2月累計9,900餘例;韓國今年超過3,500例;美國超過6,600例。
疾管署也呼籲家長務必注意兒童的呼吸道衛生,外出返家後應先洗手再接觸嬰幼兒,也避免攜帶嬰幼兒出入醫院、人潮眾多、空氣不不流通的場所,若自身與家人出現相關症狀,請盡速配帶口罩並前往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