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新制5月上路!砸42億解決急診壅塞問題
你我都可能遇到的醫療問題!健保調整7大方向,解決醫護人員薪資、病床不足等問題,高效利用醫療資源。

健保新制即將上路,昨(27)日健保署長召開「健保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簡稱「共擬會議」),主要針對於改善急診壅塞的問題,包含提供護理人員診察費、ERAS術後加速康復計劃、改善急診支付標準方案等調整等7大方向,此次更首度將食品納入範圍,將給付早產兒住院的母乳補充品,總計投入約54億元,將在5月1日上路。
改善急診壅塞
今年農曆過年期間被爆出急診壅塞,護理人員嚴重不足、薪資和工時不對等等問題,不少醫護人員紛紛抱怨,也引起民眾怒火。此次新制首先改善護理人員急診給付的問題,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會將急診診察費拆分成診察費及護理費,且調升10%,急診觀察床調升60%;急性一般病床護理費、重度急救責任醫院、離島一般級急救責任醫院急診等都有加成給付,最高加成50%,1年將砸42.4億元。
基層護理人員新增診察費
石崇良表示之前沒有基層門診的護理費,本次增加了基層護理人員的診察費,一年將花費6億預算;每診次前30人次,且診所落實將這筆費支付基層護理人員調薪,才會撥款。
食品給付
本次最大亮點就是首度將食品納入健保給付,但是對象限為早產兒住院的母乳補充品。石崇良提及,過去健保主要給付藥品治療項目,此次考量早產兒的照護中,母乳補充品為必要,早產兒餵食、照護心力也高於一般新生兒,因此給付其補充品的費用,減輕民眾負擔。將投入3,400萬,為出生體重不足1,800克或者37週前出生的早產兒提供補助,預計一年約2,200名新生兒受惠。
產科給付
以前西醫診所保障1點1元的給付,但是醫院並沒有,石崇良表示,之後會比照西醫基層診所的模式,醫院也可獲得保障,預估1年的經費為2億元;除此之外,產科在夜間、例假日接生自然產因性質與急診手術相同,因此比照緊急手術加成30%,預估1年的經費為2.1億元,共計4.1億元。
居家血液透析
台灣洗腎總人口超過9萬人,是健保支出中醫療花費之冠,而患者每週需花費不少時間往返,石崇良此次宣布將「居家血液透析」納入健保,減少患者舟車勞頓,更有效率地利用醫療資源。
他說明,血液透析從院所改成居家,對於財務影響不大。居家血液透析需使用的透析機租借、用水等費用由病人自付,設定上限為1年不超過12萬元。但是有醫師指出,居家血液透析的設備成本,僅適合病情較穩定或經濟狀況較佳的患者。
ERAS術後加速康復計劃
台灣的醫療衛生支出占GDP的比例從2017年的6.23%增至2022年的7.5%,增長部分原因為人口老化,導致與老年相關的慢性疾病醫療費用增加,台灣每年花費約2,600億元照顧慢性疾病患者。
術後加速康復計劃(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簡稱 ERAS)可以提供有效率的解決方案,透過跨團隊的臨床管理策略,成員包含外科醫師、麻醉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照護(Holistic Patient-centered Care)運作模式,降低院內感染機率、縮短住院時間以及提供心理層面的支持。石崇良表示,該計劃去年在北市試辦給付,不僅加快病房使用效率,同時改善壅塞狀況,因此決定擴大推廣。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範圍擴大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是病人、家屬、醫療團隊三方在醫療機構進行溝通的過程,專業醫療團隊提供家屬諮詢,討論當患者遇重大意外,無意識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時,患者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與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醫療選擇,也是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的先決條件。
目前健保給付範圍以具完全行為能力的「住院病人」為限,此次將ACP條件不限住院,放寬到門診可以給付,預估1年的經費為1.78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