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source:pixabay
文 / 陸實
先前公視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透過教育制度與父母教育方式,呈現「世界上最可怕的好:媽媽是為你好」,引起不少年輕人的共鳴,也讓許多家長慶幸自己不同於劇中角色般地,對孩子施以壓迫式的教育,顯見家庭教育對於小孩的影響是非同小可的。
→看更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紅什麼?日本人都瘋看的3大原因解析
image source: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FB
一位洛杉磯性別平等作家Dawson geekdawson(以下簡稱道森),在社群上與網友分享自己的經表示,一個精神不穩定,經常出爾反爾的家長,小孩在耳濡目染的情境下,性格上容易變得較為敏感,並與自己的親身經驗鼓勵大家,若是自己真的生長在較不穩定的家庭中,不要想太多!因為除了自己,其實沒有人思考過你正在擔憂的問題。
image source:翻攝自geekdawson.tumblr.com
道森也用了幾個簡單的生活例子為大家舉例,如在聊天的過程中,大家都很盡興的在分享自己的故事,根本沒有人會注意到自己不斷地打斷他人(小編:就像是在KTV看到喜歡的歌,大家直接就開唱啦~誰還管歌是誰點的,誰搶麥XD)
另外,同學、伴侶也根本不會記得你這周要負責報告,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太敏感啦!別人的想法沒有你想得那麼複雜~
image source:Music World Family KTV bar FB
道森表示,長期與精神不穩爸媽相處的小孩根本是在「受虐」,因為他們從小就被訓練,需要過分的察言觀色,注意一些微小的細節,因為這些在他人看來是無關緊要的事,都會是觸動父母崩潰的開關,所以他們必須具有這種高度的敏銳度,以致於這些小孩長大後,仍會有這種「過度解讀」他人思想的後遺症。
image source:pixabay
面對此種後遺症,道森也提出兩種方式改善。
1、不回應潛台詞
不對他人的話中有話或沉默做過的解讀,雖然偶爾還是會忍不住思考這些行為背後的涵義,但他告訴自己無論如何去解讀,對方心中的OS都是毫無意義的。
2、「坦率的交流」
與其猜測對方的心意,不如打開天窗說亮話。
對此,不少網友看完道森的分享,紛紛留言表示很有感!有人表示:「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敏感了,原來問題出在這。」也有人有感而發說:「只要別人情緒一有什麼動靜,我就會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更有人直接標註自己的女朋友(小編:怎麼有趁機抱怨的感覺XD)
延伸閱讀:
喝咖啡更心煩?專家曝三大「焦慮系」飲品 網哭:等於沒飲料喝了
★別再浪費生命爬文!熱文榜告訴你每小時網路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