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sourse: Pixabay
文/小慧
在日常觀察當中,我們不難發覺,活生生的蝦子在一般狀況下,外殼都呈「灰紫」或「灰綠」的顏色。但經過烹煮後,卻會變成「橘紅色」。然而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此外,火鍋裡因烹煮蝦子而出現的「神秘漂浮物」又是什麼呢?對人體有害處嗎?根據知識社群《泛科學》的研究以及農委會的說明,小編來為你一一解答。
image sourse: Pixabay
# 蝦子煮熟後為什麼會變成「橘紅色」?
蝦子以海藻類、浮游生物或飼料為食,身體累積很多「蝦紅素」(Astaxanthin, Asta)(又叫做「蝦青素」),屬於類胡蘿蔔素的一種。蝦子在被煮熟的過程當中,高溫會破壞並分解他們身上大部分的色素,而蝦紅素的抗熱力較強,遇到高溫不會被分解,反而呈現出鮮艷的紅色,因此煮熟的蝦子便會是橘紅色的了。
image sourse: Pixabay
# 海鮮鍋裡漂浮的神秘「紅色渣渣」對人體有害嗎?
我們吃火鍋時,如果放了幾隻蝦子,湯鍋中總會出現一些紅色泡沫狀的神秘浮渣,曾經有網路謠傳指出,這種物質是化學色素,對人體有毒害。然而,農委會便曾說明,這些紅色物質的出現,其實是由於蝦子體內的細胞膜在煮的過程當中因高溫而破裂,細胞液流出與蝦紅素釋出所致,為天然物質,對人體無害。農委會並呼籲,未免造成民眾不必要的恐慌,不應再轉發相關不實的謠言。
延伸閱讀:
滷味沒比鹽酥雞健康!滷汁藏「超猛毒物」 專家警告:別當三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