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才走沒多久!新颱風范斯高今生成、類鼻疽病例創新高 下水清家園前快看這篇
懶人包|颱風季節、天災後「隱形殺手」來襲!類鼻疽症狀、傳染途徑、防護指南一次看懂。

颱風季節不只帶來強風豪雨,也可能引爆各種傳染病疫情。疾管署昨(7/22)公布,繼丹娜絲颱風過後,高雄又新增6例本土「類鼻疽」確診病例,其中2人不幸死亡。這種聽起來陌生的疾病,其實就潛藏在我們腳下的泥水與積水中,一旦有傷口或抵抗力較差,接觸後就可能感染,嚴重甚至致命。偏偏現在另一個颱風「范斯高」正在逼近,氣象署預測未來兩天(7/24~7/25)全台將迎來間歇性降雨,環境風險再升級。到底什麼是類鼻疽?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預防?這篇懶人包整理給你。
類鼻疽是什麼?感染途徑、症狀
類鼻疽(Melioidosis)是由「類鼻疽桿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這種細菌常存在於泥土、積水、水池中,尤其在風災過後更容易暴露與擴散。不只人類,連貓、狗、豬、羊等動物也可能感染。
常見感染方式有:
傷口接觸受污染的土壤或污水。
吸入含菌塵埃或水氣。
除了接觸與吸入,極少數也可能透過誤食遭污染的水或食物感染。
潛伏期:
2~21天,平均約9天。
症狀表現多變,輕則無症狀、重則致命:
發燒、畏寒、咳嗽、胸痛、呼吸喘。
頭痛、局部腫痛、潰瘍。
嚴重者恐引發肺炎、敗血症、腦炎。
不可鬆懈!新颱風動向曝 感染風險持續到月底
疾管署表示,今年截至目前已有27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6例與丹娜絲颱風有關,高雄市占了22例,且幾乎都集中在65歲以上或慢性病族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颱風過後的一個月是類鼻疽好發的高峰期,今年類鼻疽病例數已創下歷年同期新高,防疫不可掉以輕心。
根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提醒,輕度颱風范斯高已於今(7/23)上午8時在關島西北方海面生成,預計將朝西北方向移動,未來72小時內可能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由於路徑仍具變化性,氣象單位提醒民眾密切留意最新颱風動態。
隨著輕度颱風「范斯高」逐漸接近台灣東部,中央氣象署也預告未來兩天(7/24、7/25)將有明顯水氣與降雨,全台山區、北部與中南部都有局部大雨機率。這種潮濕、積水多的環境,正是類鼻疽桿菌大量活躍的條件。
疾管署分析指出,颱風過後約9天是類鼻疽的發病高峰期。隨著新颱風來襲,也就是說,7月底前恐怕仍是關鍵觀察期。

清理家園怎麼防?有傷口、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
風災過後很多人會投入清理家園、移除積水與泥濘,但如果沒有做好防護,類鼻疽桿菌就可能經由皮膚傷口悄悄入侵。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肺病、腎病、肝病、癌症或免疫力較差者,感染後更容易惡化成重症甚至死亡。
疾管署提醒,颱風或豪雨過後民眾清理家園時,應穿著雨鞋、橡膠手套及長袖衣物,避免皮膚傷口接觸泥水或積水,有傷口者要事先包紮並在清理後立即消毒;若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是否曾接觸污水,以防類鼻疽等感染。
風災沒走遠 防疫不能鬆懈!
氣象資料顯示,未來幾週太平洋上仍可能生成更多熱帶性低氣壓與颱風,颱風季未完,風災帶來的健康風險也還沒過去。颱風來臨前,做好環境整備;颱風過後,記得保護好自己與家人健康,才能真正平安度過颱風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