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電影的時代性 在現代場域中復刻經典
經典電影在每個時代都有它們存在的意義,為了守護經典的價值,這些電影院選擇在現代場域中復刻時代記憶。
「看電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就算你今天看的是一個悲劇,因為悲慘的愛情故事流淚,但這個活動本身還是可以讓人放鬆、重新再出發的。每一個客人在走進電影院之前可能會遇到很多很多事情,可能有一些情緒,但每個人看完電影都會是開心地離開。」
電影院是帶給人快樂的地方,誠品是這樣認為的。在這個講求速度、效率的時代,任何浪漫情懷都容易顯得太過一廂情願,電影的商業價值被放大,票房成為重點考量,叫好叫座的作品不斷推陳出新,驚人的銷售數字持續寫下新歷史,舊時代的經典、1.33:1方框內的回憶,逐漸被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
然而,在這個上緊發條的加速世界中,仍舊有人會走入時光的河流中,仔細從中淘洗出那些珍貴的聲音和畫面,然後設法重現出當時的光景,讓人走進曾經那個令人感動的時刻,感知那個瞬間發生的情緒。
可能是電影,可能是電影院,可能是電影院周圍的空間,也可能是那些珍惜著經典電影的人們。在這樣的時代下,仍舊有許多人重視藝術電影、經典電影的價值。在電影院與電影院之外,他們透過不一樣的空間與行動,串連藝術、文化、生活,在現代場域之中,復刻經典。
影迷們的交流聖地 光點台北連結電影時空
光點台北電影院是許多藝文愛好者匯聚的地方,本身就是歷史建築的「台北之家」前身為美國大使官邸,在1997年被指定為三級古蹟(現行法規古蹟已無分級),並且在1999年被規畫為以電影、藝術為主題的公共場域,於2001年開始整修。當時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捐贈六千萬元進行相關工程,接著委由候孝賢導演組織的台灣電影協會進行管理。白色的古典洋房承載著文史記憶,以過去為載體,在新的時代,持續復刻經典記憶。
「光點是影像的最小分子。」
光點台北行政總監許淑貞表示,「光點」的名稱來自電影。在這裡決定規畫為電影藝術空間後,一切便如同銀幕上的細小光粒子般一點一點浮現,最終組織成今日這個大家熟知的面貌。以經典、藝術、實驗型電影為主要放映內容,成為連結過去與現在的橋梁,同時也替電影開闢新的道路。
在歷史建築中重現經典 「國民戲院」復刻時代記憶
由大使官邸的車庫改建,座位共八十二席的影廳,日復一日播映著藝術片、國片和紀錄片等等。自2003年開始,光點台北承辦「國民戲院」主題影展,每年有四個檔期,依據不同主題放映各種經典電影,吸引許多電影愛好者,也讓光點台北成為電影迷們觀賞經典、相互交流的文化聚會場所。
雖然「國民戲院」計畫只持續到2012年,不過十年間已經讓許多電影迷將這裡視為觀賞經典電影、交流電影文化的據點。許淑貞表示,光點台北從國民戲院時期開始累積喜歡影展電影的受眾,雖然國民戲院已結束,不過光點台北仍持續承接不同專案舉辦影展,像是近幾年便承辦了台北文學季的文學影展,得到許多藝文愛好者的關注。
影展吸納不同受眾 歷史空間賦予經典電影新感受
主要播映藝術片、影展、實驗型電影的光點台北,雖然身為文化局的場館,但營運上是採自負盈虧的形式,也因此若以藝文、經典電影為主,勢必會需要調整營運模式,才能在小眾市場中找到長久經營的道路。
「藝術電影在台灣的人口還是比較小眾,後來台灣的影展越來越多,主題影展慢吸引到更多不同族群的觀眾,慢慢地去關注、喜愛不一樣的電影。」
藝術電影總是懷著美好的理想,但走入市場還是需要考量到生存之道。由於本身擁有從影展培養出來的受眾,光點台北的選片主要以獨立片商引進的電影和影展片為主,除了維持住原本的客群外,不同的主題影展也是拓展新客源並推廣藝文、經典電影的方式。
「比較冷門、實驗型的片,可能通常會是在影展的節目裡面。影展的場次比較少,所以它的成本跟發行不一樣,因為影展通常有時候是委託的案子,是會有經費或是補助的,成本上壓力比較不會那麼大。我們會透過這樣的方式去放映,讓觀眾有機會可以來看。」
以推廣藝文、經典電影而言,影展是非常重要的媒介,大家所不熟悉的電影領域、過去曾風光一時的老電影,透過影展活躍於大銀幕上,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除了戲院中的觀影體驗,其實光點台北本身的空間也為經典電影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
「這些年來台北陸續出現了許多設備更新穎的藝術電影院,光點台北跟其他電影院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的空間。」
光點台北是一個單館的複合式藝文空間,擁有獨立的場域,除了電影院外,文創商店、咖啡廳等設施也都位在同一棟建築內。一般藝術電影院大多會和周邊連結,形成廣大的文化場域,像光點台北這樣以一棟建物概括所有的空間反而少見。作為歷史建築,本身所經歷過的歲月也讓電影院有了不一樣的厚度。
身為古蹟的光點台北電影院,一直以來都依循著嚴謹的營運計畫運行,也置換過許多不同的空間規畫。2002年剛開館時這裡曾有一家誠品書店「城市之光」,幾年後則由文創商店接手,在電影院之外打造延伸而出的藝文環境。
近百年的歷史建築中,被嵌入許多嶄新的空間,以電影為概念的生活選品店「光點生活」、融入人文與自然的「羊毛與花.光點」咖啡店以及「羊毛與花小酒館」,這些場所在電影之外提供情感交流、思緒碰撞的場所,故事走出了電影院,在這裡依然持續。
長久駐足的電影故事 經典永遠都在
播映過許多經典的光點台北,是少數還有膠卷放映機的電影院。這樣的空間,舉行過演員張震的世紀婚禮,見證過宛如小型金馬獎的場面;成為是枝裕和導演每次來台必訪的電影院,舉行過《我的意外爸爸》的首映會;也長久地走進許多人心中,成為無可取代的回憶匯聚之地。
「疫情三級的時我們曾經閉館過一段時間,解除三級、電影院可以以梅花座的方式營運的時候,開館的第一天有一個觀眾一早就來了,一個阿姨,她說她等我們開館等很久了。」
光點台北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電影院。對許多人而言,更像一個長久存在,可以隨時走進去的一個故事。在這裡,經典電影被復刻並展示,呈現出不一樣的時代意義。 許淑貞認為,每一部電影都有其「時代性」,也因此經典是歷久彌新的,「我們常在做的主題影展,有很多是導演專題、大師回顧,很多大師可能以前他的片子在上映的時候沒有市場,可是有些作品隔了幾年再回去看反而會覺得非常好看,有它的時代價值和各種意涵。」
「經典重映」這件事,或許會讓人困惑,已經上映過的電影是否真的有必要一再重複播放?但經典是這樣的,能夠順應著時代的變化,讓人每一次看都能獲得那個當下自己需要的事物,可能只是一句台詞、可能是電影中一閃而過的一個畫面,也可能只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
「雖然已經上映過很多次,但始終會有人沒有看過那部片,始終都會有人想要再看一次。我覺得這就是經典電影它存在的一個必要性,當它成為經典之後,它是經得起看的。」
從「選書」概念出發 誠品電影院帶觀眾走向世界
如果說光點台北是透過歷史記憶守護經典的價值,那麼誠品電影院便是以新時代的思維,帶大家看見經典的美好。出於對電影的喜愛,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在誠品生活松菸進行規畫時,便希望能夠在台北的核心地段帶入更多藝文內容,依傍著廣大的松山文創園區,誠品除了書店、文創、行旅之外,也在這裡開設了藝廊、表演廳以及電影院。
2013年誠品生活松菸開幕,也是誠品首度跨足表演廳及電影院的經營。回歸誠品的本質,其實誠品電影院也和書店選書一樣,希望能讓大眾看見不一樣的好作品。也因此誠品電影院一直以來都是主動選擇希望推薦給大家的電影,而非被動地順應市場潮流選片。
「其實最一開始的發想就是從選書開始,誠品都會有一個推薦大家好作品的『誠品選書』,電影院就是以此為概念,希望推薦觀眾們一些好的電影,漸漸變成誠品電影院的一個特色,電影院主動決定放映內容,而非被動配合片商的檔期,時間久了就衍生出一些特色活動,我們會自己做一些小型的放映或是影展。」
從選書的概念出發,誠品電影院經理張妤詩表示,希望能帶大家看見更寬廣的電影世界。衷於誠品的本質,誠品電影院的選片主要仍以藝術、歷史、人文、紀錄片等類型為主,除了推藝文精神外,背後更希望的是能夠讓世界各地不同的電影進入大眾眼中。
周日經典電影院重映過往回憶 透過電影和觀眾對話
不只有跨越地區、文化的作品,誠品也希望能帶領觀眾穿越時空,看見那些過往的經典電影。「經典重映」是誠品電影院在經營上很重要的特點之一。自開館以來就時常重映經典電影的誠品電影院,在2015年開始進行「早安!周日經典電影院」企畫,最初為延續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的「2015看見台灣經典影展」,播映《春寒》、《彩雲飛》、《龍門客棧》、《三鳳震武林》、《大俠梅花鹿》、《回來安平港》、《俠女》等經典電影的數位修復版。之後「早安!周日經典電影院」便一直持續到現在,在每周日上午帶給影迷們一部又一部的時代經典。
「我覺得可能也是剛好那個時間點,膠卷被再度重視,所以舊電影被數位化,世界各地也開始做這件事。大家注意到一些以前有名的電影,像是《飄》、《北非諜影》等等,這些電影誠品也會想要去推廣,於是思考怎麼樣做成系列式的放映?後來就出現了周日經典電影院。」
經典不會隨著時間消逝,過去的故事永遠都會重新被看見、被討論,在新的時代裡走入他人的生命中,產生不一樣的意義。大眾重新看見了經典,於是經典回歸到了大銀幕上。張妤詩笑道,雖然初衷是延續「選書」的概念推廌電影給大眾,但對誠品而言,有時候反而是觀眾的喜好與回應,勾勒出這家電影院的樣子。
「每一個場域都會有一個吸引力,會吸引到相同性質的人們。我覺得有點像是同性相吸的概念, 喜歡我們這個場域的人也會有他們喜歡的商品,在長時間的經營過程中,大家慢慢地磨合,然後就走出了誠品電影院現在的路線。所以我有時候覺得其實不是我們在選片,是客人在幫我們選片。」
如同時代造就經典,經典回應時代,在電影院逐漸培養出固定客群的同時,這些人們同樣也編織出了電影院的樣貌。以電影為共通的語言,他們理解彼此想要傳達的意念,在這個社會大眾普遍認為藝術電影、經典電影沒有市場的時代,向大家證明有些事情永遠不會被時代潮流埋沒。
「我覺得『藝術電影』只是比較廣泛的一個標籤,你要說它小眾嗎?其實這個族群反而才是真的由始至終都會走入電影院的族群。我們的目標就是希望這些人能夠一直不斷地回到電影院來看電影,我們也會盡量提供他們想看的。我覺得這是一個互相的模式吧,才能夠長久地走下去。」
有些故事永遠能帶來意義 在現代場域中復刻經典
因為有一群理解藝術文化、重視經典價值的觀眾,許多電影才能夠一再地被播映,有機會走近新世代的視野之中。張妤詩認為,經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每個人在不同時候觀看電影的狀態、感受都不一樣,但足以成為經典的作品,永遠都能帶來新的意義。
「像是莎朗.史東的《第六感追緝令》,當年大家的重點可能是驚悚片的恐怖氛圍,或是一些挑逗的、關於性的鏡頭跟沙朗.史東的美貌。但過了這麼多年再看,那個故事的敘述方跟導演的拍攝手法,我覺得跟現在新的電影的方式完全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經過這麼多年再看,其實你一點也不會覺得它老掉牙,或者跟不上時代,它的節奏,帶給人的情緒起伏其實都還是在。」
經典不只存在於電影,更重要的是一種時代氛圍。誠品電影院在入口處設立的海報牆,就像一扇扇時間之窗,帶人從中窺見舊時代的風貌。在現代電影院少見的海報牆,一幀幀框住了過往的記憶,2023年《悲情城市》重返大銀幕時,這裡展出的一系列海報也吸引了無數影迷駐足。
置身台北市的核心地段,誠品電影院之外還有書店、藝廊、表演廳、百貨、餐廳、旅宿空間,以及一片廣大的文創園區。園區之外,是繁忙的車流,是高聳的商業大樓,是行色匆匆的人群。在這個時光洶湧流動的地方,誠品電影院用三個小小的影廳,留住了時代的美好。
張妤詩認為,有時候電影就像書一樣。
「看一場電影,某種程度上就是經歷過一個跟自己截然不同的狀態,不同的體驗會帶來的那種新鮮感,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值得回憶的記憶點。有可能你因為看了這部電影想到過往的經驗,那就是一個連結了,就像讀一本書一樣,會有不同的感受。」
像書一樣,像電影一樣,當某一個故事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和某個人的生命產生共鳴,那麼經典便永遠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