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source: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文/李羿嫺
在熱鬧的赤峰商圈,偶然轉進小巷裡,一間刷上薄荷綠及水藍色的牆面,玻璃櫥窗上印著抽菸的女人,以及一台標明「自由定價」的小書車,各種不經意的可愛組合起來,便是安身在巷弄間的小書店「詩生活」。創立詩生活的店長陸穎魚飄洋過海來到台灣,詩生活今年邁入六週年,累積許多親密讀者。在實體書店本就艱難生存的時候,為什麼堅持經營書店?陸穎魚給出一個浪漫的解釋:「書店是生命中可能發生一見鍾情的地方。」
image source: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詩生活是台灣第一家以現代詩為主題的書店,店中九成販售詩集,剩下則提供獨立出版品,許多讀者會稱陸穎魚為「魚店長」。
來自香港的陸穎魚婚後移居台北,萌生開獨立書店的念頭很簡單,只是想給到新地方的自己一個機會,正好身邊有不少朋友從事出版、作家、書籍設計師等,並且她自己也寫詩,她希望可以為所有走進書店的人解答詩集問題,在醞釀兩年後,詩生活便誕生了。
一間只存在十年的書店
詩生活有個「十年之期」,從2017年開幕只會存在十年。如今這間「限時」的小書店只剩下4年半光景,走過疫中三年,曾沮喪面對一週三天都沒有客人的日子,真的會如期收店嗎?陸穎魚開心表示「很好啊!我都說走到十年,我們就叫光榮結業,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是倒閉,是不一樣的意義喔。」
經營詩生活時遇過形形色色的讀者,陸穎魚並不擔心收店後就會讓她與讀者失去聯繫,「可能實體的書店不存在了,但是不代表我們曾經有過的情感跟回憶會消失。為了讓我們在說再見的那一天,不要留下遺憾,我們要把握有限的時間,盡量在這個書店的空間,去發生我們自己的相遇。」
實體書店的價值:創造偶然相遇
因為有深愛紙本書的情懷,陸穎魚提到以前生活在香港時,每到台灣旅行都會去誠品逛逛,誠品就像一個文化象徵,乘載實體書店的歷史及存在價值。
網路科技日新月異,實體書店在相對便捷低價的網路書店夾擊中難以生存,但對於陸穎魚來說,實體書店是個很奇妙的場域,雖然網路書店下單很方便,但那就不是「逛書店」了,「因為你都知道你想買什麼書,也不會有一位店員去問你、去提供服務。」
「當你進來,你無法預料你會在這裡帶走什麼東西、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你本來進來沒有想要買書,後面你卻竟然帶走了一本詩集,那本詩集可能會讓你從此愛上文學。」陸穎魚認為,實體書店的魅力在「偶然相遇」,更可以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創造特別的連結。
image source: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書不只是商品 承載著更大的責任
無論是連鎖的大書店還是獨立小書店,現在都面臨實體店面的生存困境,書店越來越難做,讓圖書的折扣問題被搬上檯面。電商平台或網路書店打出低價折扣,讓不少原價販售的實體書店在競爭下吃敗。陸穎魚認為書並非不能被打折,但是需要公平定價,「為什麼一本新書一上市就可以打七九折,你今天去買衣服,你沒有看過新裝一上市就給你七九折的啊。」
她指出,書不只是一件商品,不是讓你穿在身上很漂亮,書是傳遞知識、了解自己情感的東西,「如果書肩負的文化責任是那麼龐大的時候,為什麼我們要那麼沒有尊嚴的去出售它?」
為何堅持做書店? 「一切都是因為愛」
現代人娛樂越來越多,不再只有看書,不只在台灣,國外很多小書店甚至是連鎖的書店也面臨倒閉,「我們不知道未來50年或100年後,書會不會消失,或者書會變得越來越精緻化,但是如果有一天書真的要消失的話,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好像一個傻子一樣,我們希望它不要那麼快。」陸穎魚無奈道出心裡話。
不過,開了「詩生活」以後,讓她發現也有一群人與她一樣,深愛紙本書、支持實體書店、獨立出版品,所以就算經營書店很辛苦卻也甘之如飴,「因為你是深愛的這個東西,曾經有跟書店相遇的回憶,所以你就知道書店是什麼。他一定是很喜歡書店,他才會想要支持。對一個經營者來說,就是給我很大的力量。」
陸穎魚自己寫詩,出版過三本詩集,也是詩讓她走進小書店,開始去買書。波蘭作家辛波絲卡是她很喜歡的一個詩人,喜歡到甚至開了一間專賣詩的店,大門櫥窗貼的就是請插畫家朋友畫的,辛波絲卡的Q版人像,「她有一首詩很有名,叫做〈一見鍾情〉。我覺得書店這個場域,其實就是讓我們在生命中發生一見鍾情的地方。」
image source: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