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source:Pixabay
文/Lancelot
有時候在辦公室工作,不論是戴上耳機、喝咖啡,整個腦袋還是亂烘烘的無法專注,有人會認為這是前一晚睡眠不足,或者是身邊的同事太吵鬧導致的。但事實上,這種就是無法聚精會神的情況,可能是因為「蔡氏效應」造成的。
image source:Pixabay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蔡氏效應是指跟「已經完成」的事情相比,人腦更傾向記得「尚未完成」或者是被打斷的事。若你之前有某項工作還沒完成,或是手上同時有一大堆事情正在進行,這些做到一半的事,就形成了一種在腦海中的「懸念」,使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就分心了。
image source:Pixabay
蔡氏效應是俄國心理學家布魯瑪.蔡格尼(Bluma Zeigarnik)在1920年代後期提出的,布魯瑪到餐廳吃飯時,發現到一個現象,服務生在沒有用紙筆記錄的情況下,能輕易地記住一大群客人的需求,並正確送上大家點的食物。但事後如果要服務生回想剛才的餐點,他卻會像失憶一樣,什麼也想不起來。
布魯瑪受到這件事的啟發開始研究,最後得到結論:「人在進行一件事情時,如果沒有完成或是過程中被打斷,人腦就會激起緊張感,緊繃的懸念越堆越多,就會把這件事推到意識的前端,使記憶變得更鮮明。」
image source:unsplash
也就是說,只要工作拖延,腦袋裡就會一直想著這件事,導致越做越分心。要擺脫這種煩躁感,只能快快把事情處理完。
不過如果把「蔡氏效應」用在其他地方,可能會有不錯效果,像是念書,如果唸到一個段落強迫自己休息,潛意識反而會不斷回顧剛剛學習過的東西,反而加強記憶。另外作家、編劇也很常利用蔡氏效應,透過中斷劇情營造期待感,這種「懸念」就會讓觀眾意猶未盡!
【延伸閱讀】
筆記畫重點!10個年輕人超在乎的公司福利 第一名可不是人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