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交距離App」確診者上傳數低落?負責人列「3點解釋」籲:別刪除
imag source:翻攝自臺灣社交距離App、pexels
文/閻芝霖
新冠肺炎疫情在台升溫,衛福部為能夠讓民眾加速追蹤自己是否與確診者有接觸,與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共同研發「臺灣社交距離App」,不過28日卻被發現,上傳率僅0.5%左右,對此,App負責人發文解釋原因,並提醒民眾「不要輕易刪除App,已經開始大量上傳資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1日更新最新數字,目前已有183位上傳資料。
(延伸閱讀:社交距離APP沒示警不代表安全!確診病例足跡上傳率僅0.5%)
上傳率僅0.5%?App負責人列3點解釋
「臺灣社交距離 App」 可以利用科技協助記錄最近 14 天內的接觸 史,民眾若外出時接觸到不特定風險人群, 可輔助於第一時間通知曾與確診者有接觸之人員,發掘可能的風險個案,不過,在28日被發現上傳率僅0.5%,當時副指揮官陳宗彥也在記者會喊話要各地方政府要協助確診者上傳資料。
由於上傳率低落,也讓民眾擔心「載這個根本沒用」,對此,App負責人詹仲昕解釋,會有這個情形,是因為所有的系統都需要時間發酵,強調「並非即裝即有用」,且疫情爆發的非常快速,雙北量能無法處理確診者上傳事宜,第三點則是因「初期」確診個案年齡層偏高,導致安裝率也不高。
詹仲昕表示,由於雙北量能不足難以支援,將由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接手處理,目前已和行政院協調直接由疾管署來協助確診個案上傳,從上週末開始執行,除了中南部已開始執行外,雙北也將開始大量上傳,並再次呼籲「若刪除App,14天的接觸史紀錄會一併刪除」,提醒大家不要輕易刪掉。
image source:FB
「臺灣社交距離 App」是啥技術?接觸紀錄可保存14天
「臺灣社交距離 App」是是利用藍牙技術記錄接觸對象去識別化資料,該去識 別化資料是由使用者手持裝置每 15 分鐘自動生成一個隨機的、 不可回溯的、無法還原的雜湊值(Hashed ID/隨機 ID),且每次的隨機 ID 皆不同,相關接觸資料僅儲存於個人手持裝置端 14 天。
當使用者接獲通知為確診者時,衛生單位將主動詢問其分享意 願,並由使用者自主決定是否同意上傳手持裝置內的隨機 ID,如在醫院內曾與確診者於 2 公尺內接觸 2 分鐘的用戶手持裝置會出現 App 告警畫面,並由用戶自主向衛 生單位通報。
疾管署提醒,如果收到接觸通知示警簡訊,請主動連繫當地衛生單位或向 1922 防疫專線回報,後續將由公共衛生人員協助處理;另使用者應注意個人身體健康狀況,若出現疑似症狀時請主動回報,戴上口罩並依指示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 等,以提供及時診斷通報。
image source:疾管署
小編精選新聞不錯過,馬上點選加入
【網路溫度計telegram】
telegram台灣版 https://t.me/dailyviewtw
telegram香港版 https://t.me/dailyviewhk
有想看的排名主題?請不要猶豫告訴我們吧
提供題目►https://pse.is/JW2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