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牽,我們的手》攝影展作品。
image source:中華民國類風溼性關節炎之友協會
文/四九
有些疾病來得風風火火,轉眼就會帶走人的性命;有些疾病則溫溫吞吞的,不會要你的命,卻如同扎根在你骨子的深處,讓你時時刻刻感受到它的存在。
▲《請牽,我們的手》攝影展作品。
image source:中華民國類風溼性關節炎之友協會
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就是這樣的一種慢性疾病,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這種疾病的起因是由於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問題,產生過多不必要的抗體,這些抗體雖然夠殺死病菌,但同時也破壞了身體的正常結構。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在台灣約莫有十萬人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女性患者約為男性患者的三倍。台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指出,這樣的疾病較常發作於中年,約30~50歲左右,其中約4.5萬名領有重大傷病卡。台大醫院骨科部也指出,發病初期可能的症狀有:
食慾不振
全身無力
感覺疲倦
關節發熱
左右對稱的關節腫痛
起床時關節僵硬
需要注意的是,類風溼性關節炎並非是只會侵害人體關節。事實上,它也可能進犯身體的其他器官,如皮膚、眼睛、神經、心血管等。而針對類風溼性關節炎,並沒有較好的預防方式,必須及早發現才方便治療,否則拖上一段時間恐加速惡化。
美國風濕病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簡稱為ACR)於1987年集合專家重新擬定一套簡單而準確的診斷標準,得以檢視是否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1.是否有關節或者關節周遭的晨僵感並超過一個小時以上
2.是否有三個以上的關節發生腫脹現象
3.關節腫脹是否包括了手部的近側指骨關節、指骨掌骨關節、腕骨間關節等
4.以上關節之腫脹現象是否呈對稱性
5.是否在身體特定部位發現皮下結節(類風濕性結節)
6.血液之特定檢查是否發現類風濕性因子
7.手部或手腕部位的X光檢查是否發現有骨頭邊緣的侵蝕(erosion),或關節周邊的骨質疏鬆現象
要注意的是,第一至四條必須存在六星期以上。按此標準,如果一個病人符合上述七點中的四點以上,就可被認定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有許多病人因為類風溼性關節炎而提早從職場離開。」根據聯合報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執行長張玲媛表示,「那是一種24小時無間斷的痛,如同不會死的癌症。」治療方面,可用非類固醇抗癌藥物止痛搭配物理治療,嚴重點的需要使用生物製劑搭配免疫調節藥物,更嚴重者只能進行手術,然而目前在疾病緩解的部分,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台大醫院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也表示,並非所有病患都能忍受治療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治療方式。
▲《請牽,我們的手》攝影展作品。
image source:中華民國類風溼性關節炎之友協會
延伸閱讀:
你習慣側睡嗎?「朝左往右」命運大不同 醫師:老睡這一邊易致癌
四大名醫全搖頭!養生男女不菸不酒卻罹癌 只因選了這項「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