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世代困境!弘道「不老精神」創新高齡模式 家扶打造全齡扶助鏈守護未來
2025網路口碑之星|公益楷模弘道、家扶雙獲獎!高齡服務角色翻轉,全齡扶助鏈守護兒少未來,來看他們如何打破世代困境收穫品牌正面聲量。

在台灣社會面臨超高齡化與弱勢兒少兩大嚴峻世代挑戰之際,兩大深耕多年的公益團體——「財團法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與「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憑藉其長期積累的社會信任與創新實踐,雙雙榮獲「2025第八屆網路口碑之星」的肯定。弘道以「高齡永續」的理念拿下領航創新獎,而家扶則以「全齡扶助鏈」的專業化策略贏得策略卓越獎。這份跨世代的榮耀,展現了兩大公益組織如何以「人」為本,用數據與真實故事,持續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力。
盼消除社會高齡歧視 弘道如何以角色翻轉重塑長者形象?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以實際行動回應「從高齡出發,走向永續」的願景,將核心焦點放在當前社會最迫切的議題之一:消除對年齡的標籤與歧視。弘道與《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近期共同調查的《高齡新聞與社群負面關鍵詞分析報告》中指出,社群上充斥著如「老人臭」、「下流老人」等「有害語言」,甚至被媒體延用,加深了社會對高齡者的偏見。弘道認為,最迫切的行動是翻轉語言、去除標籤,讓尊重與理解成為社會的共同語言。
這份信念也引導弘道推動長者「角色翻轉」的創新實踐,弘道希望讓社會看見「長者不只是被照顧的對象,更能是行動者、貢獻者與啟發者」。從早期的「被照顧者」與「需求導向」,到如今的「潛能導向」與「共好參與」,這份理念在弘道的各項服務中持續被實踐。
不老騎士、共生社區實踐 弘道年增113%正聲量的關鍵
在弘道的全台志工站裡,許多年逾七旬的志工仍持續關懷訪視、陪伴獨居長輩,參與社區各項助老服務,讓「老助老」成為社區穩定的力量。其中還有不老騎士化身公益大使,環島途中探訪社區與機構、送餐助弱,追夢又助人。「我知道自己的行動與故事,可以鼓勵更多老人走出家門、勇敢追夢,這比環島更有意義。」百歲騎士郭深森阿公的分享,正是弘道「不老精神」的核心信念。

這種信念也引導了弘道在社區服務上的創新實踐,弘道持續推動「共生社區」,讓社區不再以「照顧」為出發,而是以居民為主體、彼此共生為核心。以高雄「林投好客廳」為例,長輩幫青年家庭照顧孩子、青年教阿公阿嬤用手機,世代在互助中建立信任與連結。弘道分享,年近七旬的阿英阿姨在這裡不是需要被照顧的人,而是投入社區服務,成為社區充滿溫度的重要一員。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發現,正是這種長者「從被照顧者走向社會貢獻者」的積極行動,帶動弘道的品牌正面聲量成長113.7%。弘道強調,這份榮耀不只是對基金會的肯定,更將高齡議題推向公眾視野,成為社會共同討論的焦點。

重拾長者尊嚴!不只滿足需求 更從生命經驗喚回生命動機
弘道成立三十年來,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使命,希望帶給長輩自主、尊嚴、安心與精彩的老後生活。一個個成功個案,讓弘道贏得了信任,也帶動弘道近一年來的ESG相關聲量提升54.4%,展現了公眾對其服務理念的高度認同。
1、89歲的阿世阿公因嗜睡常臥床,居服員起初需與「睡神拔河」,後來從聊天得知他熱愛釣魚,便以釣魚回憶引導互動。兩年努力下,阿公從需乘輪椅到願意每天外出,重新與世界連結。
2、年輕時愛唱歌的劉伯伯,因失智症曾情緒慌亂。透過社區據點的唱歌課,他循序找回節奏與記憶。面對病程,他說「幾百萬債務我都敢扛,失智症沒什麼好怕」,以積極的態度成為面對疾病的典範。
3、阿明阿公跌倒後長期不敢出門,體力與信心流失。但據點未曾放棄,透過接送與復健陪伴,他從坐輪椅、倚四腳拐杖,到如今能獨立緩步。「我在這裡,有人在等我上課。」據點成了阿明阿公重建日常的力量。
這些故事展現了弘道的服務精神:「不只滿足日常需要,更透過長期陪伴、從生命經驗喚回動機,協助長輩重建功能與尊嚴。」弘道也表示,社會大眾的信任已轉化為實質支持:「志工更願意加入、企業更願意合作、捐款人更放心託付,讓我們在推動高齡服務與拓展影響力的道路上,得以走得更穩、更深。」
家扶花75年建立社會信任 全齡扶助鏈守護未來希望
如果說弘道成功接住了世代的黃昏,那麼家扶則以其「策略卓越」的長期佈局,穩穩地守護著世代的黎明。
家扶基金會贏得策略卓越獎的基石,來自於其長期承諾與專業積累。《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發現,家扶在20年間幫助國內外貧困兒少成長自立人數超過50萬,這份驚人的長期影響力讓網友對家扶的ESG表現歸納為「極高信任感與無條件的支持」。家扶也直言「社會信任並非一朝一夕建立,而是來自家扶75年來持續做對的事。」

家扶強調服務的「可持續性」,不只是提供即時補助,而是透過教育、能力培育、家庭功能的修復,讓家庭逐漸自立。例如,家扶的青年脫貧方案今年更著重於「社會韌性」的建構,透過理財觀念、生涯探索、心理健康支持、人際關係等課程的專業設計,確保了青年們能帶著一套面對未來的能力,從根本上邁向長遠的自立,帶動近一年ESG正面聲量上升47.1%。這套跨領域、跨年齡的「全齡扶助鏈」,以其專業嚴謹的服務機制,確保了善念能持續擴散,成為推動服務持續下去的最堅實後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