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退化手術不用整組換掉!醫師解答:人工關節也能只換一半 費用、警訊總整理
懶人包|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康復患者分享能打拳、單腳站立更穩,王彩樺則在現場大跳16蹲呼籲保健。醫師解析適合族群、費用一次看懂。

「醫生,我是不是要把整個膝蓋換掉?」這是許多膝蓋退化患者最擔心的問題。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約有350萬人長期受膝痛困擾,每年更有超過3萬人動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人數還在逐年上升。不少人一聽到要做「人工膝關節手術」,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就是「整個膝蓋被換掉」,想到恢復期漫長、活動受限,忍不住打退堂鼓。但事實上,醫療技術已經進步,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全膝置換,「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就是新的解方。
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是什麼?修壞掉的地方 不必全拆重裝
雙和醫院關節重建科主任黃錦前指出,半人工手術的重點在於「局部置換」,其餘健康組織完整保留,而不是整個膝蓋大幅拆換。這樣的手術能保存約75%的原生膝蓋結構,術後活動感受更自然,也能縮短恢復期。過去患者最擔心人工關節壽命有限,十年後可能還要再換一次。黃錦前醫師解釋,隨著材料進步,現在人工關節墊片已經採用含維他命E的抗氧化材質,大幅提升耐磨度,不再需要擔心「十年期限」。這樣的進步,讓更多病人可以放心選擇手術。
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案例:一個愛運動、一個長期忍耐
記者會現場也邀請到「保庇天后」王彩樺。她表示演藝工作讓膝蓋負擔沉重,聽到醫師解釋半人工手術時忍不住驚呼:「原來膝蓋還能只換一半!」現場她還表演了一段「改良版16蹲」,用輕鬆方式提醒大家重視膝蓋保健。在活動現場,兩位病患現身分享親身經歷:
案例一:愛運動卻忽視細節的鄭先生
鄭先生是業餘拳術愛好者,六、七年前就聽到膝蓋發出「喀喀」聲,走路、蹲下時總覺得不太對勁。但因為不痛,他選擇忽略。直到檢查才發現半月形軟骨裂開,導致嚴重磨損。黃錦前醫師提醒,軟骨一旦失去保護功能,長期摩擦就會加速退化。手術後的鄭先生恢復良好,不僅能正常生活,連打拳、單腳站立都比以前穩定。
案例二:長期忍耐疼痛的阿進伯
另一位病患阿進伯,則是「硬撐型」的代表。他飽受膝痛折磨超過五年,經常腫脹到走不動,甚至起身時會痛到「像被電到一樣」。止痛針與PRP注射雖能短暫緩解,但終究無法解決根本問題。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張書豪補充,膝關節退化的治療方式分為非手術與手術。輕微症狀可先用藥物或注射,但對於嚴重磨損的患者,這些治療就像「在漏水的屋頂貼膠帶」,治標不治本。這時候,就要考慮人工膝關節置換,其中半人工就是一個更成熟的選擇。
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恢復期有多久?年齡限制公開
黃錦前醫師進一步說明,半人工手術的傷口約10公分,比全膝手術小,破壞也少。大部分病人手術隔天就能下床行走,九成甚至不需要助行器。最大的差別在於韌帶保留完整,因此術後的膝關節感覺更接近原生狀態,不會有「人工感」。上下樓梯、行走時的流暢度,對病患來說是最明顯的改善。但恢復狀況因人而異,仍需專業評估與復健。外界常以為年紀太大不適合手術,但實際上並沒有嚴格年齡限制。黃錦前醫師提到,他曾替七十多歲甚至八十多歲的患者做過半人工置換,術後依然能維持良好活動力。
膝關節手術常見疑問
Q:半人工膝關節置換和全膝置換有什麼不同?
A:半人工只針對局部磨損區域,能保留約75%的健康組織;全膝則需全面更換,恢復期也相對較長。
Q:哪些人適合做半人工膝關節置換?
A:主要適合內側磨損為主的患者,因為膝蓋承受的壓力多集中在內側。如果退化範圍過大,涉及多個區域,就需要全膝置換。
Q:年紀大還能做半人工手術嗎?
A:沒有明確年齡限制,七、八十歲的患者也能手術並恢復良好。
Q:術後多久能恢復?
A:多數患者隔天即可下床,甚至不需要助行器。幾週內就能恢復日常行走。
Q:費用大約多少?
A:目前大多屬於自費,金額約在13至14萬元之間,不同院所略有差異。
Q:膝蓋有哪些警訊要特別注意?
A:常見徵兆包括久坐後起身需要「熱機」、膝蓋出現咔咔聲、膝關節腫脹或彎曲受限,這些都是該就醫檢查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