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垃圾袋換新裝!台北舊袋卻險遭拒收?雙北專用垃圾袋收費制度一次看懂
雙北垃圾袋話題不斷!新北「NEW BAG」新設計亮點、台北舊袋辨識爭議全公開。一文說明雙北付費制如何推動垃圾減量與環保成效,秒懂城市永續關鍵。

最近丟垃圾時,你有沒有發現有些鄰居手中的垃圾袋「不一樣」了呢?不只新北市近期正式推出了新版的環保兩用袋「NEW BAG!」引發討論,台北市舊款垃圾袋的辨識問題也掀起爭議。究竟雙北為何要獨自實施專用垃圾袋付費制度?而這些看似微小的日常用品,又如何牽動著城市的環保意識與市民的生活習慣?跟著《永續溫度計》一起來瞭解吧!
新北市環保兩用袋「NEW BAG!」設計亮點細節一次看
新北市近期推出的環保兩用袋「NEW BAG!」,不只外觀革新,更承載著環保與美學的新理念。據新北市環保局指出,這款新袋子自2025年7月起已陸續於各大通路鋪貨販售,旨在提升美感與耐用度,鼓勵民眾重複使用,實踐減塑生活。

「NEW BAG!」的誕生源於2024年8月新北市環保局舉辦的環保兩用袋設計比賽,設計師陳振銘的作品《NEW BAG!》以簡約線條、幾何元素及光影互動創造視覺錯視效果,讓袋體在皺褶中展現多層次美感,成功脫穎而出。陳振銘表示,他希望設計能讓袋子「讓人捨不得丟」,進而真正發揮環保價值。這款新袋子以灰色調印刷,並將垃圾袋辨識圖案從新北市地圖更換為「女王頭」圖樣,提升在地特色。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使用超過50%的國內回收塑膠製成,並已獲得環境部環保標章認證,袋子上還印有「新北樂圾車」網站QR Code,方便民眾查詢收運資訊。
對於新設計,民眾反應兩極。不少網友讚譽其設計亮眼,直呼「終於可以擺脫那個恐怖粉紅」、「一樣是5元有質感多了,追垃圾車同時也要追流行」、「不像是垃圾袋的感覺,好想買新的」。然而,也有部分民眾表示「我覺得粉紅色比較好認,換成白色會有很多人拿普通白色垃圾袋來充數」、「好看有什麼用,還是要丟掉」、「還是習慣以前的垃圾袋」,認為辨識度與實用性仍是重要考量。新北市環保局也強調,民眾手邊的舊版粉紅色袋仍可繼續使用不受影響。
台北逾十年舊垃圾袋遭拒收 防偽辨識成問題?
與新北市推出新袋的喜悅形成對比的是,台北市專用垃圾袋近期卻因舊版袋子辨識問題而引發爭議。有民眾向議員陳情,手持2004年製造、貼有紙製防偽標籤的14公升專用垃圾袋,在7月中旬丟棄時竟被清潔隊員提醒為舊款不能使用,所幸最終仍獲收運。
針對此事,台北市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長林鈺惠澄清,2000年推行垃圾費隨袋徵收時,初期專用垃圾袋確實沒有防偽標籤。為防範不肖廠商私印「偽袋」,環保局自2002年起才開始加貼防偽標籤,但沒有防偽標籤的舊版袋子早已公告停用,民眾若仍有存貨可至環保局辦公室換取。林鈺惠強調,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專用垃圾袋,只要貼有防偽標籤(無論紙製或雷射印刷),皆可正常使用且無使用期限,清潔隊員不應拒收。環保局環境清潔管理科專員陳浩彰則補充,此次事件應為新進隊員不熟悉規定所致,未來將加強教育宣導,避免類似誤會。

雙北獨有專用垃圾袋?從「隨袋徵收」看垃圾減量成效與便民創新
許多民眾常有疑問:「為何只有雙北需要付費購買專用垃圾袋,全台不能一樣嗎?」事實上,這套「垃圾費隨袋徵收」制度,是基於「污染者付費」和「使用者付費」的原則,旨在透過垃圾袋的價格,讓製造垃圾的人付出相應的處理費用,並以此鼓勵民眾從源頭減量與確實回收。
台北市自2000年起推動此政策,成效斐然。根據台北市環保局統計,實施隨袋徵收後,每日平均垃圾量從2000年的2,970公噸,大幅減少至近年約980公噸,垃圾量有效減少達六成。新北市環保局表示,隨袋徵收政策在實施後成效顯著,不僅平均每戶每年垃圾處理費從約1,300元降至約390元,有效為市民節省荷包,城市垃圾量也從約2,500噸降到約1,800噸,資源回收率更從30.14%大幅提升至63.1%,展現了顯著的減量成果。為進一步深化減塑政策,新北市自102年底更領先全國推出環保兩用袋,迄今已減少逾2.3億個塑膠袋使用,等同節省2,819公噸塑膠原料與6,231公噸碳排放。而相較於過去的「隨水徵收」(依用水量收取垃圾費),隨袋徵收模式對實施回收、綠化環境的民眾也更為公平,並有效提升了垃圾減量的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考量雙北的緊密生活圈,兩市居民通勤往返頻繁,垃圾袋互通使用顯得格外重要。在雙北市長的協商下,自2019年5月1日起,新北市專用垃圾袋費率調降至每公升0.36元,與臺北市相同,並正式開放雙北垃圾袋可共同流通使用。這意味著,無論你在新北市購買的是粉紅色或新版灰色的專用垃圾袋、環保兩用袋,或是在臺北市購買淺藍色或白色的專用垃圾袋、環保兩用袋,只要貼有兩市防偽標籤,皆可在雙北市範圍內使用並交付垃圾車收運,大大提升了便民性。

垃圾袋不只裝垃圾 更是城市永續與公民意識的縮影
從新北市垃圾袋的美學升級,到台北市舊袋的辨識爭議,再到雙北獨有的付費制度,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垃圾袋,實則反映了城市在廢棄物管理上的巧思與挑戰。它們不僅是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更是城市推動垃圾減量、資源回收以及永續發展的重要載體。
垃圾袋制度的演進,是政府落實「污染者付費」原則、引導公民參與環保的具體實踐;而民眾對垃圾袋的關注與討論,也正體現了公民意識的提升。未來,如何在美觀、實用、環保與便民之間取得平衡,將是雙北乃至全台在廢棄物管理上持續努力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