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跳電才危險!七成民眾家電同時開卻不知負載 五大盲點恐成火災引爆點
懶人包|快檢查平時沒注意的線路、從沒檢查過的配電盤!怎麼避開這些風險?一篇帶你看懂。

你以為居家火災最常見的是煮飯不慎?錯,其實「看不到」的電線與配電設備,才是真正釀禍的元兇。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從2022到2024年,全台住宅火災起火原因中,電氣因素高居首位,占比達40.1%,遠超過爐火烹調與遺留火種,顯示民眾對用電安全的警覺心仍明顯不足。
為提升大眾對用電風險的理解,中華消防協會與施耐德電機共同發起「居家用電安全認知調查」,調查揭示五大最常見的用電迷思。
電氣因素才是住宅火災首因:40.1%來自看不見的風險
根據消防署統計資料顯示,住宅火災中有超過四成是因電氣因素引起,比例遠高於許多人熟悉的「爐火未關」或「火種未熄」。中華消防協會專任講師葉俶題博士指出,過去三年全台住宅火災當中,「電氣因素」是最常見的起火原因。協會針對民眾進行調查後也發現,大家對跳電保護、配電設備使用年限,甚至配電盤的位置和功能,多半沒有基本概念,反映出家中潛藏不少用電風險。
葉俶題強調,居家安全不能只靠運氣,應從日常做起、事前預防。他也呼籲,除了民眾提高警覺,政府也應更積極重視這類議題,透過政策與教育共同推動全民用電意識,才能真正把風險擋在危機之前。
調查針對30歲以上民眾,共回收500份有效樣本,揭示五項最常見的居家用電誤區:
用電迷思一:只管插電、不看負載
雖有78.2%的受訪者表示會閱讀說明書,但73.4%不清楚家中總配電量,更有77%未確認是否超載。缺乏整體電流負荷概念,導致風險增加。
用電迷思二:沒跳電就代表安全?
超過一半民眾誤以為「從未跳電」是安全的象徵,忽略這可能表示保護機制未正常運作,反而更危險。電線如果長時間超過負荷,可能會讓絕緣層老化,進而因為溫度升高引發火災。
用電迷思三:不了解家中配電設備
僅約10.2%民眾了解自家電線或配電盤規格與功能,14%知道斷路器用途以及、12.6%對配電盤功能有所了解。這意味若發生異常,缺乏即時辨識與處理的能力。
用電迷思四:設備使用20年以上卻從未檢修
58.4%受訪者從未更換或保養配電設備,其中有36.6%表示設備已用超過20年,但67.8%從未請專業檢查或更新,顯示老化風險高度存在。
用電迷思五:電力工程全交給水電行就好?
71.4%民眾裝潢時僅諮詢水電行,資訊來源多為非官方管道(如親友、網路)。缺乏主動確認與理解,導致選材與規劃可能未達安全標準。
電機技師提醒:裝潢就該同步考慮用電安全
資深電機技師林進財指出,台灣氣候高溫潮濕,電器使用密度高,雖然配電設備的理論壽命有20到25年,但實際使用壽命可能沒那麼長。若居家屋齡超過30年卻未更新電力系統,等於長期暴露在老化風險之中。他建議民眾在裝潢初期就應同步規劃用電系統,入住後也應定期請合格水電技師檢查與汰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