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沒人逛?為何亂象多?志祺七七點出「自治」才是關鍵
一份售價80元以上的蚵仔煎有讓你卻步嗎?網友分享「台灣夜市好像沒落」引起許多人共鳴。夜市為何亂象多?志祺七七的觀點帶你看懂!

曾經愛逛夜市的你,也覺得夜市失去吸引力了嗎?台灣夜市集結來自各地小吃,可以說是代表台灣的飲食文化,也成為外國遊客來台必訪行程。近日有網友在Threads上分享「以前每週都會去逛夜市,結婚後次數大幅減少,現在兩個月去一次都算多!年輕人好像也不愛逛夜市」。不少人認同表示「夜市變得又貴又髒又沒特色」、「沒有冷氣、又擠又熱誰想去」?
曾經被視為台灣庶民文化的夜市,為何吸引力不再?目前暫居「YouTuber」近一週(2025/7/2~7/8)排行榜第5的知識型創作者「志祺七七」,頻道曾在2024年5月點出夜市「人氣下滑」的原因。

價格高、品質差、商品重複 夜市魅力不再
志祺七七指出,夜市人氣下滑常見的問題包括:攤販商品同質性高、創意與特色不足,價格卻節節上升。例如一份蚵仔煎動輒80元以上,消費者寧願選擇舒適環境、價格透明的商場美食街或連鎖餐廳。
此外,夜市常遭民眾詬病衛生條件不佳,不時傳出蟑螂入菜、食安事件,像是沙門氏菌群聚感染的新聞層出不窮。隨著炎熱夏天來臨加上用餐空間擁擠許多,年輕族群與家庭對夜市已失去興趣。

夜市亂象多 源頭來自「流動攤販」
夜市亂象並非一夕之間產生。志祺七七分析,台灣夜市多從早期無牌流動攤販發展而來,缺乏整體都市規劃與定位,雖然在80年代末期,政府開始以觀光夜市的概念,輔導夜市發展,讓夜市逐漸成為台灣一大觀光資源,但觀光客的湧現,反而出現更多弊端。
隨著交通建設提升,夜市迅速擴張,但也同時衍生交通擁擠、噪音污染、垃圾滿溢等問題。例如台北師大夜市曾因長期擾民,居民集體抗議要求攤商搬遷。

法規分散難管理 警察執法難行
夜市管理涉及食安、環境、交通、都市計畫等多面向,但至今缺乏統一協調的主責單位。例如:食安由衛生局負責、市容則屬都發單位、攤位規劃與翻修由經濟部門管轄,甚至小規模的污水管線維護,屬於國營的涉自來水公司負責。
志祺七七表示,這種分工制度讓政府難以從整體視角出發改善問題,再加上夜市攤商多屬中小自營業者,政府在價格與營運干預上也相當有限。另外,警察單位雖能取締違法擺攤,但若全面清理,反而可能影響弱勢攤販生計,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士林分局就曾表示,如果嚴格取締,導致部分家庭走投無路,恐會引起更多社會問題。
室內化反讓夜市失去生命力
對於夜市環境、衛生等問題,近年政府試圖導入管理機制,例如效仿新加坡「熟食中心」將夜市室內化,或推行「樂活名攤星級評鑑」制度來鼓勵有特色的攤位,但實際成效卻不盡理想。例如士林夜市室內化後,人潮大幅減少,許多店面淪為空鋪。
志祺七七點出,夜市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為「亂中有序又熱鬧」、「有生命力」的文化氛圍。當政策過度規範與標準化,反而抹去夜市原有的生命力與在地特色。

自治才是轉機?寧夏夜市的成功轉型
相較中央介入改善成效不彰,一些夜市透過自主治理反而成功轉型。以台北寧夏夜市為例,20年前也曾因環境髒亂遭居民抗議,後來由攤商自組協會,制定對內的統一規範,現在寧夏夜市裡的攤販,不僅有合法營業許可、固定擺攤位置,也都必須公開標示價格、避免坑殺民眾。
該協會不僅強化內部規範,還與居民密切協調,逐步建立有序經營制度。目前寧夏夜市不僅是全台最早推動垃圾減量的夜市之一,也常被評為最受歡迎夜市。
「逢甲商圈」積極轉型!全台商圈口碑榜暫居第一
夜市觀光人潮銳減,其實大家早已有感。不過,也有商圈嘗試跳脫傳統夜市經營模式,開創出另一種可能。「逢甲大學統計行銷研究小組」調查,雖然「逢甲商圈」2024年人潮較2023年減少約 79 萬人次,卻逆勢創下全年營收71.4 億元的成績。
研究團隊指出,逢甲商圈正從「夜市型消費」轉型為「旅宿型商圈」,透過結合住宿與夜市體驗,創造出更多可能性。目前「逢甲商圈」也暫居全台商圈口碑排行月榜第一。
全台商圈排行這邊看!
夜市面臨人潮銳減,許多商圈開始嘗試轉型,也讓逢甲商圈暫時位居榜首,其他商圈排名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