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想吃清爽食物 「4大生食」中毒風險高!營養師教你健康吃
你也喜歡吃生食嗎?小心炎熱的夏天容易讓食物腐敗!害怕會食物中毒嗎?來聽聽營養師的小撇步,讓你安心吃美食!

最近天氣愈來愈熱了!不少人喜歡吃沙拉、生魚片等生食來消暑,也能提振食慾,然而,也因為氣溫攀升、食物易壞,使得有些人吃到不新鮮的食物導致食物中毒。衛福部表示,高溫多濕的環境十分適合各種微生物繁殖,食品容易腐敗,稍有不慎就會發生食品中毒;衛福部統計歷年數據,台灣每年5月至10月是食品中毒的高峰期,因此必須特別注意食品的處理與保存。
不是人人都可以吃生食 營養師提醒4類人少吃
過去食品藥物管理署就曾提醒,在潮濕炎熱的環境下,食品致病菌如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等容易繁殖,若食物生食或未澈底加熱,就可能發生食品中毒,進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
具有營養師背景的網紅「營養師品瑄」也在臉書分享4大高風險生食,包含生牛肉類、生海鮮類、生菜水果、生蛋,以下為4種生食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症狀:
生牛肉類:腹痛、腹瀉、發燒、噁心、喉嚨痛
生海鮮類:噁心、腹痛、腹瀉、頭痛、發燒
生菜水果:倦怠、噁心、頭暈、全身無力
生蛋:腹痛、腹瀉、發燒、噁心、嘔吐
品瑄拍攝影片表示,台灣食物中毒的案件層出不窮,近期最著名的是年初一間吃到飽餐廳,因顧客吃了生魚片、生蠔等海鮮,導致食物中毒,引起社會議論;加上近年因流行的轉變,愈來愈多人重視吃原型食物,減少過多的烹調步驟和調味,生食也開始流行。他表示,雖然吃生食沒有不好,但是容易有細菌滋生或污染等疑慮,無論是自己備餐或是餐廳沒有處理乾淨,都容易有食物中毒的風險。品瑄也建議,5歲以下的幼童、孕婦、長輩、慢性疾病患者應少吃生食。
還是喜歡吃生食?營養師教你避雷方法
食藥署提醒,食物在調理前均應澈底洗乾淨,預防相關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烹調前後應先清洗雙手,並將生、熟食使用不同器具分開處理,容器具在使用前後也應保持清潔,避免交叉污染,且食材應充分加熱後才可食用。如果是喜歡吃生食的民眾,品瑄也推薦以下方法,只要注意好這些事項,還是可以安心地吃自己喜歡的生食。
一、慎選店家:民眾可以選擇有特別標註「生食級」,以及有清楚標示食材來源與產地的店家進行生食的採買,較容易降低風險。
二、注意餐具、手部清潔:無論是民眾個人或是餐廳服務人員,都應注意手部清潔,再開始品嘗生食;此外,餐具的乾淨程度也是需要注意的環節;還可以觀察餐廳醬料區的整潔,醬料是否有確實密封也可以成為衡量指標。
三、注意個人身體狀況:若民眾處於壓力較大、免疫力較差、感冒或懷孕的情況,安全起見均不建議吃生食。
四、冷鏈不中斷:將生食帶回家自行處理時,通常在回家途中,生食較容易處於危險溫度帶中,因此建議盡速回家並將生食放入冰箱,避免生食在室溫的時間過長,滋生細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