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族注意!長時間配戴恐聽力退化 這幾種方式可降低風險
長時間配戴耳機,嚴重恐造成突發性耳聾!音量超過50%就有可能對耳朵造成負擔。

您在平常通勤時是否都戴著耳機呢?耳機是現在許多人隨身必帶的物品之一,戴著耳機,透過觀賞影片、聆聽音樂、Podcast等方式享受個人世界,成為不少人在通勤時間會做的事情。然而,長時間配戴耳機可能造成聽力問題,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長時間戴耳機恐永久性失聰 耳機音量超過50%就過高
根據衛福部研究,如果5年內每週使用耳機聽音樂超過5天,並且音量鍵開到8格及以上、超過1小時,有72%的使用者將出現耳鳴狀況,45%的使用者將面臨永久性失聰的危險。
一般公共場合的音量約在50分貝左右,耳機的聲音必須蓋過環境音才能聽得清楚,因此大多高於50分貝;假設手機音量為10格,1格為10分貝,長時間音量鍵大於5格就可能對耳朵產生傷害。過度使用耳機可能帶來耳鳴或聽力減退,高分貝會刺激內耳毛細胞,嚴重恐造成突發性耳聾,影響正常的生活。

耳機戒不掉怎麼辦?這些方法保護耳朵
如果一定要佩戴耳機,新竹臺大醫院曾發布相關衛教文章,提出聽力保健方法,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式,降低對聽力的損害:
1. 不要隨便掏耳朵
2. 有慢性病應注意服藥及用藥
3. 遠離噪音
4. 避免戴耳機聽音樂時間過長
(每隔20分鐘就讓耳朵休息一下,減少在大眾交通工具上佩戴耳機的機率。)
5. 避免情緒激動
6. 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養成運動習慣
7.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8. 預防外耳炎
9. 耳朵疼痛或不舒服,應立即就醫
10. 定期聽力檢查
除此之外,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張皓鈞醫師也在臉書發文提醒,耳機過度使用可能造成耳鳴、聽力下降、噪音性聽力損傷等問題,同時也提供保護耳朵的小秘訣,包含60/60法則、選對耳機、定期檢查、適時休息等。
手機及各式音樂串流平台的興起,讓許多人離不開耳機,除了便利性外,也有人為了追求聲音品質佩戴耳機,甚至形成一種潮流趨勢。在享受影音內容帶來的愉快時,也要注意相關危害,才不會造成生活上的負擔。
日常生活音量分貝等級
不會造成聽力損傷:
正常呼吸聲 – 10分貝
悄悄話 – 30分貝
冰箱運轉聲 – 40分貝
公眾場所– 50分貝
正常對話– 60分貝
造成不悅或壓力:
洗衣機、洗碗機 – 70分貝
交通繁忙地區 – 85分貝(2小時後會損害您的聽力)
摩托車、割草機 – 95分貝(50分鐘後會損害你的聽力)
2-5分鐘內造成聽力損傷:
火車、汽車喇叭、大型體育活動 – 100分貝
過大聲的音樂 – 110分貝
造成耳朵疼痛或受傷:
警笛附近 – 120分貝
噴射機引擎附近 – 130分貝
爆炸聲 – 140分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