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杜甫像」畫的其實不是杜甫?網笑:被騙30年、從小到大都搞錯
image source: 示意圖/Pexels
文/蔡瓅萱
從國小到高中,國文課本上有許多反覆出現的經典詩詞、古文作者,在作者簡介區塊的畫像也因此成為學生時代的回憶之一,更有不少人會在作者畫像上塗鴉。不過你知道從小看到大的「杜甫像」其實畫的並非杜甫本人嗎?近期「杜甫其實不是杜甫」在網路上引發話題,許多人發現杜甫像上的人不是杜甫後都感到非常驚訝。
杜甫像不是杜甫?其實是以畫家本人為原型!
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調查,「杜甫」近一週的網路聲量為947筆,趨勢圖中可以明顯看見網路聲量在12月18日之後開始攀升,原因為臉書粉絲專頁「魚漿夫婦」發布了一則「我們玩的杜甫,其實不是杜甫」的貼文,在網路上引發討論。近一步查看探索概念,也可以看見「魚漿夫婦」、「蔣兆和」等相關主題。
▲「杜甫」近一週聲量趨勢變化。
image source: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杜甫」近一週探索概念。
image source: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魚漿夫婦在貼文中指出,杜甫像其實是由一名現代畫家蔣兆和(1904-1986)於1959年繪製,在當時他受邀畫杜甫畫像,但翻遍古書都找不到有關杜甫容貌的文句,因此就以自己的臉為範本作畫,大家以為的杜甫,畫中的原型其實就是蔣兆和本人。真相揭曉後也引來許多網友留言,「(畫家)自肥的極致」、「傑出的一手」、「被騙了30年」。
中國水墨人物畫一代宗師 代表作《流民圖》、《杜甫像》透露傲骨與悲壯
蔣兆和原名蔣萬綏,為以現代水墨畫著稱的中國畫家,曾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素描教授、國立北平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等等。其代表作《流民圖》所呈現出的悲壯力度,讓人在戰火景象中看見人性對於和平的呼喚,也讓他成中國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
蔣兆和最廣為流傳的一幅畫,是繪於1959年的《杜甫像》,許多教科書都將這幅畫放在杜甫的作者簡介資料中,成為大家從小到大認知中的「杜甫」。不過這幅透露出詩聖孤傲氣息的《杜甫像》,其實是蔣兆和根據自己的長相所繪製,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在當時蔣兆和在題款中先是引用了杜甫的詩句「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接著又自題「我與少凌情殊異,提筆如何畫愁眉」。
由於古代沒有相機,畫人像的人力成本也非常高,所以實際上有留下畫像的古人並不多,就算曾繪製過肖像畫,經過千百年也不一定能妥善保存。因此現在看到的許多古代名人畫像,其實有很多都是出自現代畫家的自行想像,經常以自己或周遭親友為參考原型繪制。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3年12月14日至2023年12月20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杜甫』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網路聲量」(註1)、「探索概念」(註2)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註2 探索概念:將主題的文章進行概念分群(Concept Clustering),幫助讀者從巨量資料中快速掌握事件的來龍去脈;群中存在較高的議題相似度,群間則有較低的相關度;分群結果透過演算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片語以呈現概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