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真的放棄治療了?新防疫措施挨轟豪賭「活下來就有抗體」

英國真的放棄治療了?新防疫措施挨轟豪賭「活下來就有抗體」

image source :Unsplash

文/Leo

根據《BBC》報導,英國政府於昨日(3月12日)宣布,防疫將從第一階段「防堵」進入第二階段「延緩」,也就是說,出現發燒和持續咳嗽症狀者須在家自我隔離一個禮拜,醫療系統對於輕症不檢測,如果病情惡化才打緊急專線送醫院。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宣布,英國進入抗疫第二階段「延緩」,發布具體措施包括:

1.13日起,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者必須在家隔離7天,7天後持續或惡化才叫救護車。

2. 政府不再檢測每個有症狀的人,例如在家隔離的輕症患者就不需接受檢測,將重點放在檢測重症患者身上。

3. 禁止學校安排學生出國旅行。

4. 建議70歲以上老人近期不要從事長途旅行。

這樣的措施馬上遭到大量的批評,讓人直接想到達爾文的物競天擇,有種「政府要人民靠自己度過難關」的感覺,原本許多國民期待的取消大型活動等強硬的措施並未在決策內,導致網友們紛紛在社群網站上表達不滿,提醒可能會錯過防疫的黃金期。

甚至有長期觀察英國政治的專欄作家赫頓(Robert Hutton)直接在美國媒體《彭博社》投書批評這根本是「需要多數人染病獲得抗體」的做法,該篇文章標題為《強生的防疫策略,需要讓多數人染病》(Boris Johnson’s U.K. Virus Strategy Needs People to Catch the Disease)

image source :NHS.UK

民眾原先以為政府會實施各種社會隔離措施,然而第二階段的主要目的,只是讓新冠肺炎的疫情高峰不要那麼快到來;並且同時能避開因冬春流感的高峰期而本來就人力吃緊的醫護資源,期待氣溫漸漸升高後,新冠肺炎的傳播自然就會趨緩。

image source :Unsplash

針對這樣的防疫措施,許多人都說,英國政府的防疫原則是建立在「群體免疫」上,藉著人們接觸到病毒後,自然而然就能獲得病毒的抗體。

image source :FB/Boris Johnson

雖然對於以「群體免疫」為原則的防疫措施獲得部分人支持,但有更多人認為,英國政府在拿國民做實驗。

英國首相約翰遜(Alexander Boris de Pfeffel Johnson)說,根據科學和醫學顧問的意見,英國目前不需要關閉學校,也不必取消大型公眾活動,比如體育賽事。而這些都是權衡之後的決定,政府會密切監測疫情動態,在必要的時候改變政策。然而此舉遭到許多網友調侃:「有放棄治療的感覺」、「太佛系了吧」、「沒有檢測就沒有新增個案。這和蓋牌有什麼不同呢」。


推薦閱讀 : 

不斷更新/台灣確診50例!全球8國病例數破千 30國破百位數

超多人想從歐洲逃回台灣!網友抖出可怕隱憂:根本防疫漏洞

加拿大第一夫人確診武漢肺炎! 總理杜魯道無症狀自我隔離中


小編精選新聞不錯過,快加入【網路溫度計telegram】

台灣版 https://t.me/dailyviewtw

香港版 https://t.me/dailyviewhk

有想看的排名主題?請不要猶豫告訴我們吧

提供題目►https://pse.is/JW2G2

別再浪費生命爬文!熱文榜告訴你每小時網路夯什麼★

 臉書熱榜►https://goo.gl/3FtkKq

 論壇熱榜►https://goo.gl/q83kus

  新聞熱榜►https://goo.gl/ugVoTu


加入網路溫度計LINEIG官方帳號,追蹤最即時火熱的網路新聞!


KEYPO TOP 3

口碑聲量排行TOP 3

人物 / 立法委員

看完整排名
  • 1
    黃國昌
  • 2
    王定宇
  • 3
    王義川
Hot Articles

全站熱門文章

「M3」到底是什麼?網友笑稱:還以為是香菜的台語
時事

「M3」到底是什麼?網友笑稱:還以為是香菜的台語

大家都在用的「M3」你還不知道嗎?快跟著《網路溫度計DailyView》一起學起來!
「Queen Never Cry」是什麼梗?多鄰國吉祥物也難逃迷因魅力
ACG

「Queen Never Cry」是什麼梗?多鄰國吉祥物也難逃迷因魅力

近期「女王從不哭泣」迷因在社群爆紅被網友各種二創、玩梗,快跟著《網路溫度計》帶你一起了解網路熱梗。
17歲少女落軌慘死  生前最後限動曝父親「世上最難聽的話」!  網上出現兩派觀點 青少年身心健康是否被「污名化」 ?
時事

17歲少女落軌慘死 生前最後限動曝父親「世上最難聽的話」! 網上出現兩派觀點 青少年身心健康是否被「污名化」 ?

台鐵高雄科工館於2月16日發生一起旅客落軌事件,這起悲劇發生,引發社會討論,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問題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