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source:pxhere
文/勞倫溼
肺癌幾乎年年穩居台灣人十大癌症死因排行冠軍,不僅人人聞之色變,也造成民眾對空污意識逐年抬頭。為了防範PM2.5的潛在危害,現代人只要暴露於空氣品質較差的環境當中,便會戴口罩或是做好相關防範措施,避免吸入過多的PM2.5,尤其是在都市中騎車,被認為有更多機會吸入大量的廢氣。不過根據環保署的最新研究,結果恐怕會讓你跌破眼鏡!因為包括騎車在內等六大交通方式中,PM2.5濃度暴露之首實際上是「捷運」!
image source:pxhere
儘管站在整體空氣品質考量來看,專家仍然建議民眾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然而為了減少空污造成的潛在危害,以及預防傳染疾病,捷運族最好還是戴上口罩。根據環保署與國衛院環境醫學研究所執行的「懸浮微粒特徵對民眾健康影響之研究」,106年針對捷運、公車、汽車、機車、步行、單車六大交通方式,依環保署測站濃度為基準,比較哪種交通方式的PM2.5濃度暴露量最高,結果如下:
夏季捷運PM2.5暴露濃度:大氣環境1.68倍
夏季機車PM2.5暴露濃度:大氣環境1.40倍
夏季單車PM2.5暴露濃度:大氣環境1.37倍
夏季步行PM2.5暴露濃度:大氣環境1.36倍
夏季公車PM2.5暴露濃度:大氣環境1.02倍
夏季汽車PM2.5暴露濃度:大氣環境0.29倍
此外冬天的PM2.5暴露濃度雖然較低,但排序也大同小異,結果如下:
冬季捷運PM2.5暴露濃度:大氣環境1.40倍
冬季機車PM2.5暴露濃度:大氣環境1.18倍
冬季步行PM2.5暴露濃度:大氣環境1.06倍
冬季單車PM2.5暴露濃度:大氣環境0.88倍
冬季公車PM2.5暴露濃度:大氣環境0.80倍
冬季汽車PM2.5暴露濃度:大氣環境0.16倍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單看通勤觀測的分析結果,捷運族的暴露量最高,汽車族的則相對最低。事實上,過去英國與香港的研究也呈現類似的結果,另外針對北京地鐵進行的研究也顯示,北京地鐵的PM2.5數值相當高,主要原因是地鐵站地下化,造成空氣擴散不易。
image source:pxhere
台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副教授莊校奇解釋,位於室內的捷運站或地鐵站空氣品質不佳,歸因於公共場所換氣率低,加上捷運車輛進站剎車時,容易產生許多懸浮微粒,都是造成捷運站空氣品質不佳的主因。此外,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錢建文也說,PM2.5的來源並非只有廢氣排放,火車、捷運行駛時,軌道與輪胎間的摩擦,甚至是進站時煞車與車門開關的過程,都可能噴出碎屑與懸浮微粒。
image source:pxhere
不過莊校奇也坦言捷運族不用因此過度緊張,捷運車廂內的空氣品質比捷運站要好,民眾等車時僅是短暫停留,不太容易因此吸入過多的汙染物,捷運局除了可以考慮改善相關空調過濾系統,最好的方式還是民眾搭乘捷運時戴口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