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流感恐更早到來!最新公費疫苗資訊、肺炎高峰期與症狀警訊總整理
懶人包|東京最新發布流感警報!台灣流感預測、肺炎症狀與公費疫苗整理,一篇看懂今年秋冬的防護重點。

每年入秋後,呼吸道感染疾病便逐漸增加。今年監測資料顯示,流感雖短暫下降,但重症與死亡仍持續新增,且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推估本季流感可能於12月上旬提前升溫。隨著氣溫下降,高齡者與慢性病患者需及早注意症狀變化與疫苗接種時程。
流感恐再上升 日本已發布流感流行警報
依據疾管署最新資料,第45週(11/2~11/8)類流感門急診就診量為10萬1100人次,較前一週下降7.5%。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依據疾管署數理模型推估,今年流感疫情可能在12月上旬開始上升,冬季重症與住院人數預期將高於秋季。
第45週新增38例重症、7例死亡,其中一名40多歲女性具癌症病史、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從發病到死亡僅約一週。截至11月10日,公費流感疫苗累計約545萬人次接種,新冠疫苗則約124萬人次,兩者皆較去年同期為高。
而日本東京都流感疫情近期升溫,因每家醫療機構平均流感就診人數於11月3日至9日達29.03人,並有12個保健所轄區超過每家30人的警報基準,東京都政府於11月14日發布流感流行警報,為2009年來首次在11月發布。自今年9月至11月9日,全市因流感採取全面或部分停課的校園累計1125所,為去年同期的11倍以上,顯示疫情在秋冬前已明顯擴大。
秋冬呼吸道感染風險增加 高齡族群更需警覺
要特別注意的還有肺炎,肺炎長期位居台灣十大死因前三名,秋冬期間氣溫下降及多項呼吸道病毒活躍,使高齡者與慢性病患者風險增加。
亞東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陳志道醫師指出,指出,長者症狀常不典型,容易將肺炎誤認為一般感冒;若延遲就醫,可能增加併發症風險。
有一位72歲郭阿嬤患有糖尿病與慢性心臟病,某年冬季出現咳嗽與疲倦,本以為只是感冒,但三天後症狀明顯惡化,出現高燒與呼吸急促。送醫後確診為肺炎並住院治療近兩週。陳志道藉由此案例提醒,長者若出現精神不振、食慾下降或呼吸變快,均可能是肺部感染警訊,應及早就醫。
三大病原同時流行 疫苗可降低重症與住院率
秋冬常見引發肺炎或重症的病原包括:
肺炎鏈球菌
流感病毒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陳志道表示,流感與肺炎鏈球菌疫苗均可降低重症與住院風險。RSV過去以兒童感染較多,但近年高齡族群感染增加,症狀與感冒相似,仍需提高警覺。
典型肺炎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呼吸急促、胸痛、倦怠與食慾下降;若症狀持續惡化,應立即就醫。
五大高風險族群 建議優先接種
疫苗雖無法完全避免感染,但可大幅降低重症與住院風險。建議符合資格者於流感高峰前儘早接種。
依據疾管署公告,自2025年起公費疫苗將分兩階段提供。自10月1日起,65歲以上長者、孕婦、安養/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人員、醫事人員、嬰幼兒與其父母、具高風險慢性病者等均可接種流感疫苗,其中多個高風險族群(如長者、孕婦、長照機構住民、醫事人員、6歲以下幼兒及具高風險慢性病者)也可接種新冠疫苗。
自11月1日起,則新增50~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為第二階段公費流感疫苗對象。本季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詳細內容、公費轉自費接種服務名單,可於疾管署官方網站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