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錢被輪胎偷走了?滾動阻力竟占油耗3成 一換立省上萬元
節能輪胎標誌不只是環保象徵,更是車隊效率與成本控管的核心指標!掌握分級資訊與能效管理,讓車主在兼顧安全的同時,也為營運注入永續競爭力。

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步步逼近,對車隊經營者與駕駛來說,這不再只是口號,而是每天油耗與營運支出上的現實壓力。對商用車而言,邁向淨零的三大路徑:電動化、低碳燃料及能源效率提升,其中以提升能效最直接、也最能立即展現降低成本的功效。
你知道輪胎正悄悄地偷走你的油錢嗎?
車輛行駛時,輪胎占了20%至30%的行駛阻力,也就是俗稱的「滾動阻力」,因為輪胎不斷變形和恢復而消耗能量,就像籃球落地會變形且彈得不高;阻力越大導致越高的油耗,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滾阻就成為省油、省錢的關鍵。現代輪胎透過材料與結構創新,已大幅降低滾阻又能兼具安全與耐磨性,成為車隊提升能源效率與永續經營的重要指標。
輪胎分級標誌:性能一目了然
歐盟近年已建立完善的輪胎標籤制度,讓輪胎的性能表現一目了然。滾動阻力(燃油效率)與濕地抓地力(安全性)以A至E級表示,其中A級代表最佳節能性能。截至2025年6月歐盟輪胎資料庫(EPREL)登錄2.2萬筆小貨車胎與近2萬筆大客貨車胎,這些皆為歐洲市場販售的產品。統計顯示,約4成產品滾阻達C級以上,具備一定的性能水準,而A、B級產品相對稀少,屬於頂尖表現,意味著在國際上已有部份產品能同時兼顧「省油」與「安全」。下方圖表顯示了歐盟小貨車及大客貨車輪胎規格性能分布,可以觀察到多數產品落在C至D級間。

從「一組輪胎多少錢」到「跑完全程花多少」
歐盟車隊輪胎管理觀念正逐步轉變,過去多以每百公里的「輪胎購置成本」(Cost per Kilometer, CPK)衡量,但若改用「總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能更完整反映節能輪胎的價值。此外,搭配正確胎壓管理與良好駕駛習慣,不僅能延長輪胎壽命,也能提升行駛里程。
根據車輛中心與物流業者長期運行實際案例,透過更換節能輪胎並落實胎壓管理與良好駕駛,平均每百公里可省約26元的輪胎使用成本。其中燃油效益更為顯著,每百公里可減少約9.1公升燃油消耗,相當於節省252元油費,從台北開車到高雄單程即可省近900元。綜合輪胎與燃油支出,一輛車一年可省近19萬元。隨著車隊規模擴大,所累積的節省金額相當可觀,節能效果與營運效益更是立即可見。下方圖表呈現了總擁有成本的相關計算,說明節能輪胎如何透過長期運行降低總成本:

國內2019年成立「節能輪胎產業聯盟」,建立自願性分級管理制度(A、B、C三級),與歐盟標準接軌並兼顧行車安全,鼓勵業者投入研發與生產。目前多家國產與進口品牌已通過認證,涵蓋多款花紋與尺寸,顯示業界對節能輪胎的高度重視。下方圖表整理了節能輪胎產業聯盟標誌核發現況,在市面上品牌的認證情形:

對車主與車隊經營者而言,節能輪胎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新產品,而是看得見、算得清、也省得到的選擇。不僅降低每公里成本,更讓營運具備未來競爭力。認明節能標誌,就是為車隊把關「省錢、安全、節能」的關鍵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