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輪胎怎麼選?省油、安全、價格一次看懂 「換胎省錢」攻略大公開
歐盟分級與台灣標章揭露輪胎在油耗、舒適度、安全的差異。懂得解讀指標,不只能提升駕駛表現,還能長期省油省錢。

近年油價像溜滑梯般忽高忽低,讓每位車主在發動引擎前心裡都會默默盤算:「這趟出門,又要多花多少油錢?」其實,除了車輛技術和駕駛習慣,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關鍵——輪胎。你知道嗎?輪胎不只是圓圓黑黑的一圈橡膠,還隱藏著「節能」的秘密。選對輪胎,不僅行駛安全又順暢,還能悄悄省下一筆油錢。
有標誌分級更安心:輪胎性能一目了然
想追求省油又安全的目標,首先該了解輪胎性能的重要性。歐洲的輪胎標籤制度早已成熟,分級標示簡單明瞭,幫助駕駛者一眼看懂三大性能與對應效益:滾動阻力(燃油效率)、濕地抓地力(安全性)與滑行噪音(靜音舒適)。以歐盟輪胎資料庫(EPREL)為例,歐洲市場中超過一半的輪胎滾阻與濕地抓地力皆達C級以上,意味著省油與安全不再是選擇題,而可以同時兼顧。
國內於2019年成立節能輪胎產業聯盟,同步推動「節能輪胎標誌」制度。標誌分為A、B、C三級,A級省油效果最佳,B級次之,C級則是節能門檻,效能依然優於非節能輪胎;能取得標誌的產品,已屬於市場表現前30%的優秀輪胎。
在安全方面,所有取得標誌的產品符合濕抓C級以上標準,安全把關不打折。國內分級標準與歐盟一致,消費者選購時無需擔心規範落差。

「節能輪胎」不一定比較貴
很多人以為「節能輪胎」就一定比較貴,其實不然!國內小客車族群中,以轎車與休旅車規格最為熱門,節能輪胎(A到C級)平均價格多落在2,000至5,000元之間,與非節能(D級)輪胎並無明顯差異。因此,價差通常來自品牌定位和行銷手法,而不是等級本身。

隨著「省油」話題越來越熱門,車主在挑選輪胎時,除了評估耐用、安全和價格,也會考慮:「這條輪胎能不能幫我多省一點油?」調查顯示,有超過七成民眾在意輪胎是否具備省油效果,其中兩成實際用過,更有九成駕駛表示,未來會優先選購有節能標誌的輪胎。因此,輪胎不再只是「能滾多久」的耗材,也可以是一種日常的節能承諾。
節能輪胎成市場主流 品牌投入與選擇更趨多元
截至2025年9月底,已有MAXXIS(瑪吉斯)、KENDA (建大)、NANKANG (南港)、PRESA(倍力加)、GITI(佳通)等五個品牌的部分輪胎花紋通過國內節能標誌審核,小客車輪胎累計核發148款規格,並延伸至轎車、休旅車與電動車胎。這也代表節能輪胎不再是少數選項,而是各大品牌積極投入的主流產品;目前多數國際品牌亦有相應的節能產品可供選用,可透過「節能輪胎產業聯盟」網站查詢經認證的標誌產品,所有標誌產品皆經由聯盟把關節能分級。

實測結果顯示,A級節能輪胎比一般輪胎節省約8%的油耗,B級與C級則分別可省下約6%與4%。以自用小客車平均每年行駛1.5萬公里計算,更換節能輪胎一年油費可省1,200至2,200元;若以計程車每年約行駛4.5萬公里計算,節能效果更明顯,回本時間大幅縮短,不到一年即可實現;之後每跑一公里,都能持續累積「省油紅利」,將花費轉化為長期的經濟效益。
對車主來說,換上節能標誌輪胎不只幫荷包喘口氣,更是安全與舒適的雙重保障!下次更換輪胎時,不妨認明節能輪胎標誌,不僅讓車子跑得更輕鬆,行車也更安心,更能把省下來的油錢,留給自己享受生活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