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長照壓力山大?心理師教「飼主如何陪毛孩安心老去」 資源、照顧方式一次看
懶人包|寵物長照不孤單!心理師:找到支持系統+資源,才能陪毛孩安心老去。

一提到「長照」,多數人會想到年邁的父母或失能的親人,但家裡的狗狗、貓咪,也有需要長照的一天。當毛孩進入老年,出現慢性病、行動退化,甚至進入臨終,飼主往往必須一肩扛起「照護者」的角色。回家心理諮商所所長、諮商心理師李汶軒提醒,我們常常在照顧寵物的時候傾盡所有,卻忽略自己也是需要被照顧的照顧者。那麼,當毛孩開始需要長照時,飼主該怎麼做,才能陪牠安心,也不讓自己崩潰?
為什麼寵物長照會讓飼主身心俱疲?
不少飼主形容,照顧生病或年老的毛孩,幾乎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每天餵藥、清潔、夜裡醒來確認呼吸,還要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情惡化。
很多人會覺得孤單,因為外人難以理解,為什麼要為了一隻動物付出這麼多心力。李汶軒指出,長期累積的壓力,常會轉化成焦慮、憂鬱,甚至自我懷疑:「是不是我照顧得不夠好?」「為什麼我會累到想放棄?」
她強調,這些並不是「異常反應」,而是照顧者在龐大壓力下的正常情緒。我們不只是守護者,更是與毛孩相依為命的家人。當身心同時承受龐大壓力時,適當的支持就非常重要。
找到支持系統:朋友、獸醫、心理師
長照不是一個人的戰爭,李汶軒提醒,飼主需要一個完整的支持系統,幫助自己在過程中不至於被壓垮。
朋友與同路人
有時候,不需要解決問題,只要有人肯聽你訴苦,就能減少孤立感。如果能找到同樣經歷過寵物長照的朋友,更能互相理解那種「累到想哭卻還是得撐下去」的感覺。
合適的獸醫
在寵物患病期間,家人可能會提前感受到失落與哀傷。這時候,找到一位具備「安寧照護概念」的獸醫格外重要。這樣的獸醫會陪你討論醫療方案,幫助毛孩在生命最後階段維持尊嚴,也能讓家人做好心理準備,避免因過度醫療而留下遺憾。
心理師
心理師的角色則是協助飼主處理情緒,並在與獸醫溝通、面對醫療選擇或生命終結時,提供引導。心理諮商可以幫助飼主有系統地整理情緒,釐清還能做什麼,減少遺憾,並更好地陪伴毛孩走向臨終。
如果毛孩已經離世,心理師也能引導飼主慢慢面對死亡的事實,經驗悲傷的痛苦,並逐步適應失去後的生活。她特別提醒,在華人文化中,表達哀傷常常被忽視或壓抑,「我們會幫助飼主理解,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並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從否認到接受,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心理歷程,需要時間與陪伴。
面對最難的一課:如何和毛孩告別
即使盡了全力,終有一天還是要面對毛孩的離開。這種失落,比其他哀傷更難熬,因為毛孩對我們來說,是無條件愛的化身。許多飼主在事後陷入懊悔:「是不是該更早送醫?」「是不是還能多做一點?」對此,李汶軒提醒,哀傷不需要急著被療癒,而是需要被陪伴。
實用做法包括:
允許自己流淚,不要壓抑情緒。
嘗試透過書寫,把想對毛孩說的話寫下來。
接受支持團體的陪伴,不要獨自面對。
與其逼自己快速走出來,不如允許自己慢慢走。當你在記憶與愛裡整理好情緒,就能慢慢找到繼續生活的力量。
給照顧者的三個自我照顧方法
最後,李汶軒也給正在照顧毛孩的家人三點提醒:
允許自己休息:你不是超人,累並不代表失職。
勇敢尋求支持:分享並不等於軟弱,而是一種勇氣。
善用心理方式:透過書寫、語句提醒或心理練習,幫助自己與情緒和解。
陪伴毛孩的過程,不只是照顧牠們,也是學習善待自己。她強調,當飼主能在哀傷中溫柔對待自己,就能帶著愛與安穩,繼續走下去。
除了家庭與專業的支持,台灣也有大型照顧展會,集結產官學研力量,展示從高齡照護到寵物長照的各種資源。例如Cares Expo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9/25~9/27,南港展覽館一館4F),規模超過800攤位,免費對外開放。這樣的展會提供一個平台,讓正在照顧毛孩或家人的人,有機會接觸到更多資訊與靈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