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模代理孕母作文題目引爆怒火!物化女性、爛題目成熱論話題 教育局、學團回應了
「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北區高中國文模擬考作文掀軒然大波,聲量短時間飆破6千!從網友到YTB錫蘭都強烈反彈,本文帶你了解事件始末與背後爭議。

昨(9)日,多名高中生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發文,揭露北區國文模擬考(北模)的作文題目「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引發了來自學生、網友與KOL的強烈反彈。這道考題不僅引發「噁心」、「不尊重」的怒火,更掀起一場關於教育倫理與命題自由的大型辯論。
代理孕母成作文題 是預設立場還是思辨練習?
這道作文題要求學生以第一人稱視角,撰寫一篇關於「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的文章,描述內心的情感轉折。考題除了介紹代理孕母的種類,還改編多位青少年對母親擔任代理孕母的心聲,希望學生代入情境,從第一視角寫出內心掙扎或理解感動。
題目與引導文字一曝光,立刻讓考生們感到不滿,紛紛怒轟「題目噁心」、「完全沒有在尊重」。許多學生認為,這道題目並非讓他們論述對代理孕母的看法,而是直接預設了立場,強迫他們代入一個可能違背個人價值觀的角色。其中,更讓眾人感到不適的是出版社在範文中提供的句子,如「有些人想當媽媽,卻沒有機會,我只是把我有的,借給她用一下」,以及「一個女人決定用身體幫助另一個女人完成夢想」等。這些文字被認為是高度引導性的,也引發「物化女性」的質疑。
代理孕母輿論炸鍋!YTB錫蘭發聲直呼「不舒服」
隨著爭議擴大,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也顯示該話題在9月9日至9月10日中午12點期間累積高達6,428筆討論聲量。網友們紛紛表示「北模你到底在幹嘛」、「我的媽媽不是代理孕母,她依然教會我愛和給予」、「引起這麼大的風波,出題者現在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了嗎」。探索概念中也出現了「物化女性」、「真是個爛題目」等負面字眼,顯示此事件已從單純的考題爭議,上升至對女性身體自主權的質疑。

知名YouTuber錫蘭也在Threads發文,直言這道題目讓他「渾身不舒服」。他認為,考試本應給予學生思辨與表達的空間,但這道題目卻帶有「道德綁架」的性質。學生如果反對代理孕母,就會面臨「為了分數,硬著頭皮寫」或「堅持立場,不寫拿零分」的兩難,這是在逼迫學生跨越自己的道德底線,相當不妥。
翰林最新回應!新北市教育局、學生團體怎麼說?
針對外界質疑,新北市教育局回應,該模擬考卷由翰林出版社自行命題及審題,再提供給各校使用,並非教育局統一命題或指定教材。
【9/10 14:15更新】
針對外界質疑,提供考題的翰林出版社於今日下午2點15份發布聲明,對造成考生們的困惑與不適深表歉意,並將進行檢討與改進。翰林承諾將採取三大措施:強化審題流程,邀請更多專業教師與專家參與;建立更多審題機制,確保試題兼具教育意義與符合社會期待;以及提升命題師資專業,未來會用最高標準檢視試題品質。
學生團體EdYouth也發布新聞稿,點出這道試題的諸多問題。他們認為,題目直接將「媽媽」設定為代理孕母的角色,忽視了家庭結構、性別認同與生理條件的多樣性,強化了「母職」的刻板印象。此外,考題與範文的高度引導性,也背離了作文應培養多元思辨與自由表達的初衷。因此,EdYouth 呼籲出版社與命題單位應強化審題機制,在設計題目時,審慎評估其可能造成的作答限制,以確保學生能夠自由表達,並從自身經驗與多元觀點出發。
婦產科醫師謝筱芸也在社群平台上發聲,從專業角度切入點出這道題目不僅「強制前提與正常化」,還「淡化了懷孕風險」。謝筱芸分析指出,題目直接假設「若合法後媽媽就去代孕」,對考生形成了單一價值導向;此外,不僅範文內容輕巧地用「借給她用一下」來抹滅懷胎十月的辛苦與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等潛在風險,更強制考生只能「感性抒寫」,讓這道本應探討利弊的議題,淪為歌頌「母愛偉大」的單一價值觀,是對所有女性的冒犯。
一道考題背後的教育反思
這場作文風波,不僅是一場單純的試題爭議,更是一次對當代教育如何兼顧思辨、多元與尊重的重要提醒。代理孕母在台灣目前仍非合法,是一個充滿法律、倫理與道德爭議的複雜議題。雖然將社會議題納入作文考題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但如何設計題目才能在不預設立場、不冒犯學生情感的前提下,引導出有深度的論述,是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與命題單位深思的課題。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5年9月9日至2025年9月10日 12:00。
資料來源:
大數據(股)公司旗下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代理孕母』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網路聲量」(註1)、「探索概念」(註2)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註2 探索概念:將主題的文章進行概念分群(Concept Clustering),幫助讀者從巨量資料中快速掌握事件的來龍去脈;群中存在較高的議題相似度,群間則有較低的相關度;分群結果透過演算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片語以呈現概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