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可查看聯絡對象、限制使用時段?IG「青少年帳號」規範一次看
IG近期更新「青少年帳號」限制,除了在訊息、面頁瀏覽、互動等方面的審核更加嚴格外,還更新監護機制讓家長能掌握孩子的狀況,不過也因此引發爭議。
![家長可查看聯絡對象、限制使用時段?IG「青少年帳號」規範一次看](/_next/image?url=https%3A%2F%2F2024-dailyview.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Fshared_image%2F2025%2F2%2F9f1ddd62ee09c5400bc894a2c7c7ae0754f0aab60889525da503e6d3edbd594f.webp&w=1920&q=75)
Meta旗下社群平台Instagram(IG)近期陸續在亞太地區推出「青少年帳號」,該政策也於11日在台灣上線。未滿16歲的青少年,無論是現有帳號或是新註冊帳號,都將自動設為不公開,若想設定為公開帳號則須取得家長同意。這項機制更新後,預計將影響數百萬名使用IG的青少年。
什麼是「青少年帳號」?有哪些限制?
出於社群交友的潛在風險,Meta近期針對IG推出全新政策「青少年帳號」,16歲以下的青少年只要註冊新IG帳號,皆會被自動設定為青少年帳號,帳號將限制為不公開,16歲至17歲青少年註冊新帳號也會自動設為不公開,但可自行變更設定。至於已註冊帳號,也會根據使用者年齡在幾個月內被調整為青少年帳號。究竟「青少年帳號」和一般帳號有什麼差異呢?
預設為「不公開」帳號
未滿16歲的青少年,無論是新註冊帳號還是舊有帳號,個人檔案都將預設為「不公開」,避免非追蹤者輕易與之聯繫、互動。未滿16歲之青少年,若想切換為公開帳號,需要獲得家長同意。16歲至17歲青少年,註冊新帳號也將自動設為不公開,但能夠自行更改設定。
訊息限制
僅有青少年帳號追蹤的帳號或聯繫過的帳號能發送訊息。
內容限制
青少年帳號採用最嚴格的敏感內容限制,避免青少年在「探索」及「Reels」等頁面接觸到敏感內容,包含涉及暴力、整形手術宣傳等內容都在限制範圍內。
互動限制
僅有青少年帳號追蹤的帳號能對其進行標註、提及等動作,此外,也會自動開啟最嚴格的「隱藏字詞」功能,過濾潛在的冒犯性留言與訊息,進行霸凌防治。
每日使用時間上限
在每日使用IG達1小時後,青少年帳號會有關閉IG App的提醒自動跳出。
睡眠模式
青少帳號將於每日22時至隔日上午7時自動開啟睡眠模式,在睡眠模式下通知會轉為靜音,也會開啟訊息自動回覆功能,同時使用者也能看見關閉應用程式的提醒。
青少年帳號監護功能
【了解帳號聊天對象】
家長雖然無法看見青少年帳號的聊天訊息內容,但能夠查看帳號過去7天內曾聯絡的對象。
【設定每日使用時間上限】
家長能夠設定青少年帳號每日使用IG的總時數,使用時間達上限後App將無法開啟。
【限制App使用時段】
家長可設定特殊時段,該時段中青少年帳號無法使用IG。
隱私受侵犯、難以經營社群…帳號限制引發青少年反彈
IG的這項變革引起不少青少年族群的反彈,不少人認為這些新制限制了青少年使用社群的自由,更指出監護功能可能侵害到青少年的隱私權。反對者表示「家長可以查看孩子聯絡對象,這有夠亞洲」、「看聯絡對象很沒隱私」、「未成年不等於不用隱私欸」、「會限制到年輕繪師、攝影師、編曲或其他領域的創作者去經營自己的帳號」,也有人質疑所謂「家長同意」取得及判定的標準為何,以及可能會出現的謊報年齡疑慮。
不過也有人認為,網路社群上亂象層出不窮,為了保護未成年人使用上的安全,加諸這些限制是合理的,「因為Instagram上面內容很多不適合未成年人看」、「真的不想看到又有未成年脫光衣服直播」、「孩子的手機使用習慣太容易掉入陌生人的陷阱,甚至經營色情帳號,犯法不自知」、「現在網路詐騙、愛情詐騙猖獗,只有這樣才能保護你們(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