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街道驚見「半圓形分隔島」?真實用圖曝光 他發文吐槽被罵翻:駕照繳回監理站

近年行人路權意識抬頭,縣市政府也相繼做出道路調整,不過你知道最近出現的「半圓形分隔島」是什麼嗎?

by 姜雅馨
台北街道驚見「半圓形分隔島」?真實用圖曝光 他發文吐槽被罵翻:駕照繳回監理站
台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6段166巷口後有行人庇護島。

台灣多次被冠上「行人地獄」稱號,不論是國人還是觀光客走在路上,若是沒有人行道還要跟汽機車、腳踏車爭道,就連綠燈走在斑馬線上也危機四伏。日前有網友發現台北市道路出現「半圓形分隔島」,看似馬路多出障礙物,不過實則卻大有用處,貼文曝光後引來網友熱烈討論。

承德路、民權西路驚見「半圓形分隔島」!

近年行人路權受到各界重視,尤其走在斑馬線上卻因汽車A柱死角發生憾事的車禍屢見不鮮,昨(12)日有網友也在Threads上分享自己在台北市中山區承德路、民權西路口看見「半圓形分隔島」,由於此路口主要連接台北橋道路,加上鄰近台北捷運民權西路站,原PO也忍不住納悶詢問,「本來就是個很危險的路口,現在又加裝了什麼白X半圓形分隔島。」

行人庇護島是什麼?避免汽車駕駛死角還能保護行人

事實上,該半圓形分隔島其實是「行人庇護島」,在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台北交通安心行」計畫中,為了改善既有路口道路工程設計,所以特別設置「行穿線退縮及庇護島工程」,不僅避免汽車駕駛左轉時提早轉向、切西瓜產生死角發生事故,並引導車流到路口中心再行左轉,也可以作為行人等候空間,確保行人能正確走在斑馬線上,對於老弱婦孺、行動不方便者也更加安全。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都市基礎工程組於《都市人本交通道路規劃設計手冊(第二版)》提及,行人庇護島寬度至少1.2公尺、建議大於1.5公尺,其中寬1.8公尺、長3公尺或同行人穿越道寬度最佳,中央停等區宜設置5公分以下高差、兩側以1:5斜角處理或設置警示磚,方便視障者判斷是否在安全區域內。值得注意的是,行人穿越道長度超過15公尺者適合設置行人庇護島、超過25公尺者建議設置行人庇護島。

影片曝光後,許多人紛紛表示,「看到這篇文覺得台灣交通如此可悲不是沒有原因的」、「這是防止左轉道直行以及避免行人被撞的設計」、「那個叫做行人庇護島,讓人行道退縮,強迫汽車轉向時能有空間跟距離可以看到斑馬線上的人」、「會覺得行人庇護島很危險很白X的,建議把駕照還給監理站」、「你都知道這路口危險了,還要嫌棄行人庇護島?駕照繳回監理站好嗎」、「你要慶幸自己活在台北,學一下道路交通工程,你會了解台北市的道路設計進步許多,多讀書,多點涵養」、「如果去年台南忠義路口有這個半圓形分隔島,也許跟著媽媽過馬路的那個3歲小朋友,有機會活下來」。

行人庇護島是什麼?避免汽車駕駛死角還能保護行人
行人庇護島設置有標準規範,為了方便視障者辨別,中央停等區應設置警示磚或5公分以下高差、1:5斜角。

不過也有人認為三寶駕駛防不勝防,如果沒有正確道駕觀念,開車在路上也非常危險,「這篇不完全反串,保留中立態度,要撞還是會撞到行人,反正庇護島就是給愛切愛擠的撞的」、「會撞到的現在回去考駕照,S彎一定過不了,交通地獄有一半是從這邊來的」。

另外也有人好奇承德路、民權西路口明明有天橋還有電梯,為何不走天橋,網友則表示電梯要等待,就會減少走天橋意願,「有沒有考慮幫天橋裝手扶梯啊?這樣其實大家都會跑去搭手扶梯,而捨棄涉險過馬路的。電梯不會吸引人去搭,因為要等,所以本能性地會覺得麻煩,手扶梯比較直覺性」。

台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口增設行人庇護島前後對比。
KEYPO TOP 3

口碑聲量排行TOP 3

美食 / 米其林星級

看完整排名
  • 1
    山海樓
  • 2
    君品酒店-頤宮 Le Palais
  • 3
    NOBUO
Hot Articles

全站熱門文章

懶人包/GD《Übermensch》展7/17空降台北101!預約方法、展覽內容一次看
娛樂

懶人包/GD《Übermensch》展7/17空降台北101!預約方法、展覽內容一次看

權志龍G-DRAGON《Übermensch》數位藝術展有台灣場次!沉浸式藝術體驗、限量周邊、合影留念機會別錯過,立即了解權志龍展覽台北場詳情!
什麼是「生可樂」?日本爆紅飲料登台 爆紅原因、被稱「賓周水」理由一次看!
時事

什麼是「生可樂」?日本爆紅飲料登台 爆紅原因、被稱「賓周水」理由一次看!

日本百事生可樂登台開賣!揭秘其不加熱製程與生啤般爽快口感。深入解析從網路迷因到便利商店熱銷的爆紅現象,台灣7-11、全家最新上市與優惠資訊全整理。
〈大展鴻圖〉是什麼梗?攬佬洗腦神曲席捲社群!四大爆紅原因一次看
網紅

〈大展鴻圖〉是什麼梗?攬佬洗腦神曲席捲社群!四大爆紅原因一次看

中國歌手攬佬的〈大展鴻圖〉引發大量翻唱、混剪和二創潮流,洗腦旋律在抖音、小紅書迅速擴散,成為近期話題最火的爆款神曲之一,也引發台灣網友熱烈討論。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