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與非書之間」築起閱讀避風港!全新24小時書店「松菸誠品」為愛書人永不熄燈

「在書與非書之間」築起閱讀避風港!全新24小時書店「松菸誠品」為愛書人永不熄燈

image source: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文/蔡瓅萱

「只要誠品存在的一天,我們一定會讓臺灣有一家24小時書店繼續下去。」宣布松菸誠品將成為下一家24小時書店的記者會上,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堅定地說出了這句話。

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在臺北市仁愛敦南圓環開幕,1999年開始,敦南誠品成為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為實體書店的歷史寫下新的一頁。三十多年的時間裡,敦南誠品的燈光點亮無數愛書人的夜晚,在書頁之間投下回憶的光影。

2020年,敦南誠品宣布熄燈,關掉的不只是一間書店,還有那些流連於書架與扉頁之間的歲月,如同一本厚厚的書終究讀到了盡頭,戀戀不捨地被闔上。

書本關上了,但書中的文字卻會留存在心中,成為反覆回味的雋永故事,成為觀看世間萬物的方法,成為日後品嚐另一本書的底蘊。於是,一本書讀完了,「閱讀」卻在書與非書之間永不止息,書本闔上之後不代表著完結,書店熄燈之後,也不代表著句點。

松菸誠品接棒24小時書店 延續敦南、信義精神

2020年敦南誠品熄燈,信義誠品接棒成為第二家24小時書店,經過三年時間,傳出將於今年底因租約到期退場,吳旻潔在5月的記者會上宣布,松菸誠品將成為臺灣的下一間24小時書店,依傍著松山文創園區,帶給讀者豐富多元的藝文場域。

松菸誠品將成為下一家二十四小時書店

▲松菸誠品將成為下一家24小時書店。

image source: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前前後後經歷了三處店址,被問到為什麼在這個時代仍舊堅持開一家24小時書店,吳旻潔表示,她相信「閱讀」是人類所具備的,不同於其他物種的特殊能力,「我們相信閱讀,尤其是閱讀文字的能力--文字的吸收、消化、轉化,到內化這樣一個過程中的專注力。」

隨著科技演進,人們的思考、閱讀習慣也受到影響,逐漸「碎片化」。然而在過去,尚未有現代科技產品時,安靜完整地讀完、消化許多書本內容,對許多人而言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吳旻潔認為,這種先於現代科技的閱讀模式,「會成為在未來的世代裡面,下一個二十年裡面,成為一個人可以擁有的一種特殊的能力。」

誠品的24小時書店,一個隨時都可以走進去閱讀的空間,正是培養出這種特殊能力的重要場域。吳旻潔笑著說:「當有朋友們問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有24小時書店呢?其實我們也會反問這樣的朋友們,我們除了讀手機、讀螢幕,還可以閱讀什麼呢?當我們必須要走出家門的時候,除了逛街、買菜、吃飯、上班,還有什麼有營養的地方可以去呢?」

珍惜能巧遇一本書、一個人的24小時書店 

在這個時代,ChatGPT可以馬上告訴你一個問題的答案,搜尋引擎可以針對個人使用習慣,做出非常客製化的搜尋推薦和廣告推播,當生活中的一切都變得可以預測,人們需要的是一個場所,來讓自己跳脫習慣、跳脫同溫層。

在書店裡,巧遇一本書、一個人,或是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機會,潛藏的夢想可能因此被點燃。「在書店裡面永遠都有人的風景,而且是人的閱讀的風景,在閱讀的時候他帶著他的夢想,帶著他的疑惑,我們認為那是最能夠感受到人的溫度跟人的深度的一個最美麗的風景。」

誠品書店

image source: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希望能讓更多人在生活中走入這樣的風景,誠品24小時書店就是為此而生,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們的閱讀習慣如何改變,為了守護這樣的溫度、深度以及價值,會有那麼一家書店,無論何時都為了讀者亮燈。吳旻潔撫摸著乘載松菸誠品新規劃的投影屏幕,若有所思地說:「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象徵的意義,就彷彿這24小時的燈永遠亮著的時候,同時也代表著誠品書店對於閱讀的堅持也永不熄滅。」

熄燈不是結束-讓閱讀真正走進生活

信義誠品的熄燈不是結束,而是下一個推廣閱讀的開始。吳旻潔相信書店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但在這些浪漫的情懷之餘,她同時也認為書店的「銷售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沒有一個銷售力來支撐的話,出版社怎麼樣去跟好的書和作者簽約,或是跟國外引進?考量到臺灣的市場,考量到閱讀人口會不會漸漸地被分食,在這樣的一個好像前景不是那個明朗的一個狀況下,其實臺灣真的還是有很多機會,只是我們怎麼樣去提倡閱讀這件事情。」

要提升書店的銷售力,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閱讀」本身。對吳旻潔而言,「賣書」和「推廣閱讀」是不同的兩件事,如何讓閱讀真正走進大家的生活中,才是對於書店發展至關重要的關鍵。

誠品董事長吳旻潔

▲誠品董事長吳旻潔。

image source: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把書當成是一個單純的商品去銷售。」吳旻潔提到,近期引發諸多爭議的圖書折扣議題,各通路對於書本的價格折扣應該要自律,「真正去推廣閱讀的方式,絕對不是仰賴殺價、折扣。」

「書真的不是一個用價格可以反映它的價值的商品,你能用220元買到海明威的一生嗎?」當其他商品越賣越便宜,可能代表著該產業的迭代及技術的進化,然而當書的售價越變越低的時候,代表出版業可能正在退化,吳旻潔認為,讓閱讀真的成為大家的生活日常,才是改善現況的方式,除了24小時書店,近幾年誠品的新型態「社區創新店」,也是為了推動閱讀深入日常生活、成為社區裡習以為常的一道風景,持續努力不懈。

在書與非書之間閱讀--實體書店創造了「相遇」

「以前誠品常常說『在書與非書之間閱讀』,『在書與非書之間我們閱讀』的這幾個字,其實就代表了誠品在做的所有跟閱讀有關的事。」對於在誠品工作長達二十多年行銷總監謝淑卿而言,價值在於「書」與「非書」之間挖掘閱讀的可能性。

不管是書本、講座、展演還是音樂,閱讀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場域發生,將一切連結起來的則是實體書店。「跟網路書店最大的差別,就是實體書店你有機會『相遇』。」在實體的相遇,可能是一本書,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窗外灑進來的一道光。和被演算法限制的網路商店和資訊不同,實體書店的可貴之處在於「未知」,在沒有任何預設的情況之下,這裡有的是不期而遇的邂逅,而在24小時書店裡,這樣的邂逅隨時都可能發生。

謝淑卿輕輕地說:「我覺得對於跟24小時書店在同一個城市生活的人來講,這個真的是一個非常浪漫的事情。就是你知道你隨時可以到書店裡,然後找到一個通往另外一個世界的鑰匙,然後翻開一本書。」

如同吳旻潔曾經提到,「一個款待人、款待心情,讓人與書相遇,讓千萬種心情與千萬種書籍與可能性相遇的這樣一個空間。」維繫這空間的存在,就是誠品一貫奉行的不變初衷。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