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店裡遇見紙張的溫度 書本的設計是將抽象內容變成實體展演的過程

在書店裡遇見紙張的溫度 書本的設計是將抽象內容變成實體展演的過程

image source: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書樣設計師陳亭吟(圖左)、紀知儀(圖右)

文/蔡瓅萱

「一本實體的書光是從選紙、紙樣上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紙可能是比較光滑,有的比較粗糙、手感,印出來的感覺滿不一樣,然後還有油墨的呈現什麼的。這些都是電子書沒辦法實際去呈現的東西。」

平面設計師對於書本的顏色、觸感和味道,感受往往比一般人更為深刻。

實體書不只是印有內容的「紙張」,從作者產出的文字開始,到版面的編排、內頁及書封的設計,以及之後的印刷、加工等等,每一步都有著超乎想像的繁複過程,是許多人的用心投入,成就一本本書架上的風景。

 書頁之間都是滿滿的靈魂。

設計是將一本書進行「整合」--在多方溝通中找到可以實踐的「平衡」

投入設計產業將近七年的陳亭吟,當初出於興趣選擇了設計相關科系,畢業之後便走上平面設計師的道路。和長年以來一直待在設計領域的陳亭吟不同,大學就讀經濟系的紀知儀,則是在畢業進入銀行工作半年後,才發現自己真正想追求的事物,在前往英國念了兩年的設計學校,轉而投入設計工作。

雖然走進設計圈的理由各不相同,但至今仍留在這個產業的兩人,有的是相同的熱忱。 

在平面設計工作中,兩人也曾會接觸到書冊、小誌等紙本刊物的設計,對於她們而言,書冊的設計對於一本實體書別具意義,亭吟認為設計賦予了一本書溫度,知儀則覺得設計是一個將書本內容「整合」的過程,「它就像把文字所傳遞的內容、感受、氣氛等等,從抽象變成一個實體的展演。」

同時知儀也提到,設計的過程,重點其實在於「找到平衡」。

「設計師有時候都有他自己想要追求的理想,但是編輯的意見,或是印刷廠能不能做到這樣的技術,這些也都滿重要的。所以做書籍設計滿需要溝通的,各方面的溝通。」

設計一本書的考量,除了作品本身內容和調性,以及設計師本身的想像外,也需要和編輯及印刷廠多方溝通。此外,亭吟也提到,在編排設計一本書時,需要根據考慮到書籍的「目的性」,並且從尺寸、左翻右翻、頁數等等都要先有大致的規畫,以便後期的印刷作業,當中也需要經過反覆的討論與確認。

不是按個按鈕就好--那些書本印刷的眉眉角角

一本書的生成需要經過許多繁雜的過程,除了前期作者的內容產出就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設計師在種種考量下完成整體的編排設計後,之後的印刷與加工也需要經過反覆確認。不同的紙材、不同感覺需要採取不同的印刷方式,使用不同材質印刷出來的顏色也可能會出現色差,因此往往需要先透過數位樣來進行比對調整。

有關印刷的細節,漾格科技的印務人員秀雲也分享了許多工作時的眉眉角角,光是印刷前置的確認和溝通,就需要花上不少時間。

「顏色這件事它很主觀,每個人在看印刷顏色的時候都會有自己心中理想值的標準,師傅會透過『數位樣』來了解客戶群的需求和色彩的飽和度。紙張的材質也會影響到油墨的放量程度怎麼拿捏,所以大多花在前置作業的時間比較多。」

除此之外印刷的過程,也並非全都交由機器印製,許多工序還是需要有付出人力,印刷中有許多環節都需要透過人力進行抽樣檢查或其他支援工作,像是移除特殊紙材掉在機器中的纖維、適時替色墨槽補充油墨、根據不同紙材調整印刷速度等等,以確保印刷品的品質,並不是只按一個按鈕就可以完成的事,「不是像大家看到的好像印刷廠就是印刷機調整完,跑下去,這樣就可以了。」

除了印刷之外,後期的加工如燙金、上光等等,也需要經過另外的專業廠房和師傅處理,並非一個廠房、一臺機器就能夠搞定所有。平常看到的一本實體書,書封上亮面上光或燙金的質感,躍然與紙張上的墨色,這些都需要經過細心的印刷與加工流程。

「透過實體書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美編的設計感,這些東西它不會出現在電子書上。電子書它只會有一個設計稿,少了溫度,少了觸感。」

一樣重要的特質--電子書的實用與紙本書的浪漫

回歸設計所能帶給書本、紙張的溫度,亭吟提到自己會根據書本的類型或取向去選擇使用的材質;知儀則分享自己會思考閱讀者的感受,根據書本的內容做出最容易閱讀的編排。關於設計,她們總會思考著書本內容想呈現給讀者什麼樣的感覺?怎麼樣的形式才最好被讀者吸收?在經歷這樣的思考過程產生的成品中,實體書與讀者間也多了不同的對話與交流。

實體書能夠帶來的對話,不只存在於書本與讀者間,同時也存在書本與設計師之間。亭吟與知儀分享,在尋找設計靈感時,她們最常做的其實是到實體書店,實際觀看、感受到其他書籍的設計質感,和單純的平面圖像比起來,實品的顏色、重量與觸感,能夠激發更多不同的想像。

「實體的那個手感,甚至是個書會有的味道,新的書跟舊的書的味道也不一樣,然後摸起來的感覺……跟電子的就是完全不一樣。」

雖然如此,但她們也認同電子書的實用及方便性,像是著重資訊的書籍,知儀認為能夠直接使用平板、手機進行筆記,是很方便的一件事情,因此在考試用書、工具書等類型的書籍,她會偏好使用電子書。不過若是文學、藝術、設計類的書籍,她認為實體書還是能帶來比較深刻的感受。

「因為它就是一整個概念都在裡面,就是從作者的想法,到編輯,到設計,實體書是一個完整的作品,我覺得它是一個完整性。尤其是像詩集什麼的,用電子書看也太沒feel了吧!」

重視電子書的方便實用,同時也在乎紙本書的溫柔觸感,在這個時代需要講求效率,也需要浪漫情懷,實體書與電子書所滿足的是不同層面的需求,兩者之間不是相互競爭淘汰,而是合作並存。

網路購書無法跳脫舒適圈--實體書店才能提供的「未知」與「偶然」

對於設計師而言,實體書的氣味、重量、顏色、觸感等等,都是感受一件作品的媒介,也是激發靈感的重要元素。而實體書店,就是匯集了這一切的場所。

在這個電商平臺發達,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買書的年代,我們還需要實體書店嗎?亭吟和知儀認為,實體書店所能提供的「未知」與「偶然」,是其他購書通路無法提供、也無可取代的重要特質。

「我覺得跟小時候在逛唱片行一樣,就是你逛唱片行你就會發現一些很特別的音樂,逛書店也會。就不會是說你就是Spotify演算法,或是網路商店演算法推什麼你就可以看到什麼。去那些地方都會遇到一些很特別的……可能有時候是店員推薦的,或是可能店家也會有一些特別推薦的,或是你剛好走到哪一個走道,然後突然看到哪一本書,你就會拿起來看。」

「我覺得這些都是網路沒有辦法帶來的一些……巧遇嗎?然後你就會覺得很珍貴,就是在這裡買一本書就覺得很珍貴,跟你在網路上訂了一本書完全不一樣。然後你之後再看到它,你就會想起那時候你在哪裡買它,然後那邊有怎樣怎樣的記憶。」

「實體書店就是有身體、感官的經驗,這些東西網路很難取代。如果實體書店消失,一切都網路購書,那真的就是演算法在主導。你就很難去遇到一些特別的書,或是突破你的舒適圈去看到一些其他類型的書。」

一本書的生成,裡面飽含了無數個職人注入的靈魂,每一個人的用心凝聚成了實體書獨有的溫度。每一本書從內容到裝幀設計都是一整個完整的作品,都是一整個獨一無二的故事,在書店裡,等著與另一個獨一無二的人相遇。

KEYPO TOP 3

口碑聲量排行TOP 3

美食 / 韓式連鎖

看完整排名
  • 1
    起家雞
  • 2
    涓豆腐
  • 3
    北村豆腐家
Hot Articles

全站熱門文章

籃球亞洲盃/中華隊64比81再輸紐西蘭!吞資格賽第3敗「難進會內賽」 最新賽程、賽況、轉播一次看
時事

籃球亞洲盃/中華隊64比81再輸紐西蘭!吞資格賽第3敗「難進會內賽」 最新賽程、賽況、轉播一次看

中華籃球隊為前進2025年亞洲盃會內賽,組成近年最完整陣容參戰資格賽第二階段,12強棒球好手陳傑憲和陳晨威日前也跨界應援一起挺台灣。
棒球12強/中華隊應援曲吵起來?球迷聚焦「氣勢」狂推〈台灣尚勇〉成必備曲
時事

棒球12強/中華隊應援曲吵起來?球迷聚焦「氣勢」狂推〈台灣尚勇〉成必備曲

「台式應援」隨著中華隊好表現一起被世界看見,今年12強賽一開始卻負評不斷,《網路溫度計》幫大家整理始末。
棒球12強/「道歉表」瘋傳!台灣人討論戰術都像訂飲料?你一定要知道的12強迷因
體育

棒球12強/「道歉表」瘋傳!台灣人討論戰術都像訂飲料?你一定要知道的12強迷因

台灣在世界棒球12強賽中表現亮眼,晉級4強前進東京巨蛋!在這次賽事中除了選手們精彩的表現外,也出現不少有趣的迷因,一起來看看吧!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