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resource:翻攝自pixabay
文/李歐林
你知道為什麼當有一個人亂丟垃圾後,就會有越來越多人跟著亂丟?這就是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它是源自於犯罪學理論,由詹姆斯威爾遜、喬治凱林共同提出,雖然同樣是個艱澀的理論,但要理解它相當容易,因為破窗效應發生在我們每一天的日常中,頻繁到讓你難以想像。
什麼是破窗理論?
破窗理論顧名思義指的就是窗戶被打破,而理論背後的故事則是說,如果一間房子的窗戶破了,屋主卻沒有趕緊修補的話,房子將會有越來越多窗戶遭到其他人的破壞;一台車遭人刮損,若車主或保全沒有立即阻止,這台車將被破壞得更加嚴重,也就是說,當一件壞事發生時,若沒有即時做出回應或補救,人們將會視之理所當然,那事情將會越變越糟。
image resource:翻攝自pixabay
破窗效應 讓社會變失序
破窗效應若以犯罪學的角度來看,其背後代表著相當可怕的現象,人們通常遵守秩序,但當社會中發生了某件違反秩序的事情,卻沒有立即補救時,人們會慢慢的將此現象合理化,漸漸的就會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做這件違反秩序的事,整個社會將會陷入一個失序、集體麻木的氣氛中,而這樣的情形也將成為滋生犯罪的溫床。
image resource:翻攝自pixabay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有時會看到路邊某個電線桿或角落堆滿一袋袋的垃圾,將垃圾亂丟,於常理中是違反秩序的行為,然而因為第一個行為人,並無遭到立即且嚴厲的制止,後續又沒有人做改善的行為,導致接下來的人出現「丟在那好像也無所謂」的心態。
在集體麻木和自我說服下,環境髒亂的現象就這樣形成了,而這也是日前台北市內湖、南港市議員參選人游淑慧針對華山分屍案的質疑重點:「誰讓華山變成危險場域?」強調如果政府不加強管制,從喝酒、嗑藥開始,一直到性侵、殺人等重大犯罪的發生,累積下去可能釀成更大的禍端。
image resource:翻攝自pixabay
破窗效益對社會層面的影響?
丟垃圾只是社會中相當微小的例子,但如果今天是一起兇殺案、跳樓、搶劫等更為嚴重的社會案件時,若政府和警方沒有積極查案和觀念宣導,破窗效應的影響將更大,更別說是制定錯誤的國家政策時,對於全體國民所產生的觀念扭曲,影響力不容低估!
延伸閱讀:
我們會被怎樣的電影吸引進戲院?解析2017賣座電影背後的秘密
繼MeToo運動 台灣為何掀起「越想越不對勁」的新網路用語?
★別再浪費生命爬文!熱文榜告訴你每小時網路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