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馬跑者必收清單!台灣十大全程馬拉松賽事 國際認證、破PB舞台都在這
跑馬拉松不只是興趣,更像是跑者的年度大考,你準備交出怎樣的成績單?這些擁有國際認證的賽事,就是最能驗收成果的十大台灣馬拉松。

在眾多馬拉松賽事中 有哪些被跑者視為年度必考?
台灣近年馬拉松風氣盛行,不只是全民運動,更有越來越多賽事通過國際認證。對許多跑者來說,每年的參賽紀錄就像一份「年度成績單」,不論是挑戰初馬、追求破PB(Personal Best個人最佳成績),還是累積世界馬資格,馬拉松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特別是擁有國際馬拉松暨長跑協會(AIMS)與世界田徑總會(World Athletics)認證的賽事,不僅確保賽道公平,也讓成績具備國際公信力,成績具備國際效力,還能當作申請海外知名賽事的依據。
以跑者而言,比賽當天只是最後一次的長距離課表,真正的馬拉松,早在踏入訓練週期的第一天就開始,42.195公里的過程,更像是一場和自己身體的深度對話。哪些馬拉松最受跑者矚目?《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盤點出十大馬拉松賽事,不只是熱門,更有國際認證加持,堪稱跑者的年度驗收舞台。
No.10 臺中國際馬拉松

比賽日:每年11月
報名方式:先搶先贏
報名時間與流程:大約8月開放報名
臺中國際馬拉松是中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賽事之一,不僅通過AIMS認證,也被封為「臺中人必跑的馬拉松」。它在中部跑圈的聲量與影響力始終居高,許多跑友把它視為年度必考。全馬路線自后里馬場起跑,沿大安溪前進、經過卓蘭,最後10公里進入后豐鐵馬道,沿途景色從鄉間到山川變化多端,讓比賽更添觀光氛圍。
不過挑戰性也不容小覷,特別是臺灣大道的高度落差,對習慣平地訓練的人來說相當不簡單。也因為兼具景色、人情味與實力檢驗,臺中國際馬拉松逐漸成為中台灣跑圈的年度指標賽事。
No.9 臺北國道馬拉松

比賽日:每年3月
報名方式:先搶先贏
報名時間與流程:大約7月開放報名
臺北國道馬拉松的最大亮點,就是能讓跑者在封閉的高速公路上奔馳,是全台唯一能「上國道」的馬拉松。比賽通常在清晨起跑,賽道涵蓋中山高速公路五股至汐止的高架段,少了車流喧囂,多了平坦筆直的跑感。雖然部分路段因隔音牆視野受限,但高架橋段依舊能俯望城市與河岸,帶來不同於市區馬的體驗。另外,因近兩年與日本特攝影集《超人力霸王》聯名,使賽事話題度再度拉高。
不過,國道馬也有它的挑戰,雖然坡度和其他賽事相比相對平緩,看似好跑,實際上筆直開闊、缺乏遮蔭,讓人需要面對耐力與專注度的雙重考驗。有跑者就直言,雖然賽道平順,但因為單一、缺乏變化,「容易覺得乏味」。即便如此,能把國道變成專屬跑道,本身就是吸引力所在,讓臺北國道馬在網路聲量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
No.8 日月潭環湖馬拉松

比賽日:每年10至11月
報名方式:先搶先贏
報名時間與流程:大約12月開放報名
日月潭環湖馬拉松是台灣少數能邊比賽邊欣賞壯麗湖光山色的賽事,每年都在跑者社群掀起熱烈討論,許多人還會呼朋引伴一起報名參加。路線大部分在林蔭底下,跑起來相對涼爽舒適,加上擁有AIMS認證,成績具備國際公信力,被不少人稱作「最美風景馬」。
不過美景背後挑戰不小,全程馬拉松的總爬升約948公尺,環湖路段以山路為主,連續的陡坡被跑者形容為「天堂路」。有跑友直言「風景很美,上下坡很邪惡。」也有人回憶,「去程狀況還OK,儘管一堆坡,但勉強都跑完了!折返後,又是無止盡的坡,雙腳已經硬掉跑不動。」正因為如此,能在壯麗山水間咬牙堅持到最後,往往成為跑者最驕傲的回憶,也讓這場賽事兼具美景與挑戰。正因為如此,每年都能在跑者社群掀起熱烈討論,呼朋引伴每年報名。
No.7 金門馬拉松

比賽日:每年1月
報名方式:先搶先贏
報名時間與流程:大約7月開放報名
金門馬拉松是全台唯一獲得AIMS、World Athletics認證的外島馬拉松,對不少跑者來說就像把比賽和旅行一次完成。路線融合金門的戰地文化與在地風光,沿途可見保存完好的閩南古厝、西式洋樓建築群,還有海龍蛙兵親自下場與半馬跑者一同參賽,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畫面之一。2025年主辦單位雖然取消了「金門大橋」路段,考量到冬季逆風與大橋坡度可能影響成績,並希望能讓跑者有更多機會創造佳績,但整體賽道也經過優化,變得更平緩易跑,被認為是「初全馬友善」的賽事,甚至貼心提供「初馬號碼布」,讓首次挑戰全馬的跑者留下獨特紀念。
有跑友回憶,「第一次跑上金門大橋,內心真的很激動!」雖然優化後的賽道設計,少了這段招牌路線,但當地居民依舊熱情沿途加油,維持滿滿的人情味。對許多跑者而言,金門馬不只是一場比賽,而是一趟能同時體驗戰地文化與地方風光的旅程。
No.6 高雄富邦馬拉松

比賽日:每年1月
報名方式:先搶先贏
報名時間與流程:大約9月開放報名
高雄富邦馬拉松是南台灣規模最大的城市馬,每年一開放報名就吸引大批跑者參與。賽道設計主打「城市+港都風情」,一路穿過市中心大道,沿著愛河、港區甚至海濱路段奔馳,跑在其中就像把高雄的經典地標一次收集。這場比賽同時也在推動運動平權:提供視障跑者申請陪跑員的機會,2023年首度為視障組設立獎金;更是全台第一個開放運動型輪椅參賽的馬拉松,為不同族群跑者創造更多參與的可能性。
不過賽事卻在交管上也曾遭跑友詬病,網友直言「如果要明年有跑者支持,就必須做到全程封路,這樣跑起來才安全。」也有人建議應加強與居民溝通,例如透過垃圾車廣播或提前通知里長,才能減少抱怨與衝突;更有跑者抱怨,終點關門過於嚴格,全馬途中又因等紅綠燈而拖延,「既然交管不到位,關門時間就該寬限幾分鐘」。這些聲音顯示,雖然高雄富邦馬人氣持續居高,但如何兼顧專業賽事水準與在地民眾的接受度,仍是未來需要面對的課題。
No.5 田中馬拉松

比賽日:每年11月
報名方式:先搶先贏(名額常被秒殺)
報名時間與流程:大約6月開放報名
田中馬拉在網路聲量中排名第五名,是開放報名後立刻額滿的「秒殺級賽事」,自2012年開辦以來就以濃厚的人情味聞名。賽道途經彰化田中鄉間,大片稻田一路延展,跑者彷彿置身在小鎮日常中。沿途居民與社團自發出來加油、遞補給,讓人真切感受到「整個小鎮都在陪你跑」,因此被譽為「台灣最富人情味的賽事」。
除了氛圍熱情,「超澎派」的補給站更是田中馬的招牌,被外界封為「美食馬拉松」。從烤乳豬、烤雞到牛排,幾乎把辦桌菜端上路線,讓跑者邊跑邊吃成了另一種挑戰。有人笑說田中馬是「肚子比腿還累」的比賽,也有曾參加的網友直呼「短短幾個小時中,吃到的食物至今難忘」;在地人更補充,每年都有跑者真的因為吃到被關門。也因此,若想把這場當作破PB的目標賽事可得三思,因為對多數跑者而言,田中馬的重點不在速度,而是熱情與體驗。
No.4 萬金石馬拉松

比賽日:每年3月
報名方式:抽籤制
報名時間與流程:大約10月登記,11月公布。
優先資格:凡參加近3年之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任何1屆成績達標者即可直接錄取。男性選手大會成績於4小時以內,女性選手大會成績於4小時30分以內。
萬金石馬拉松是全台首場取得World Athletics金標認證的賽事,在網路聲量中排名第四名。賽道沿途大多是濱海公路,從新北萬里一路延伸到金山、石門,景色壯闊,但同時暗藏挑戰。全程交通管制,讓跑者能專心在賽道上拚搏。海風強勁、上下坡不斷,對配速與耐力都是嚴格考驗。
更難以掌握的是沿海天氣的變化,網友分享笑稱「傳說中的萬金石脾氣反覆無常,善變易怒」,每年萬金石的天氣難以捉摸,有時是淒風苦雨的苦戰,也曾遇上豔陽高照的酷熱賽道。在這樣的環境下完成比賽,本身就是對實力的證明,也讓萬金石成為最能檢驗跑者真功夫的舞台。比賽結束後,不少跑者也會順勢留在北海岸走走逛逛,欣賞海岸風光,甚至大啖在地海鮮,成為萬金石另一種獨特的賽後享受。
No.3 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

比賽日:每年1至2月
報名方式:先搶先贏
報名時間與流程:大約8月開放報名
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是渣打集團全球十大城市馬拉松之一,也是全台規模最大的公益賽事。除了擁有AIMS與World Athletics國際認證,確保賽道丈量與成績公平,主辦單位更宣布2026年將首度納入「亞培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分齡世界冠軍資格賽」認證,讓賽事規格再往上提升。對許多沒抽中臺北馬的跑者而言,渣打馬是他們的備案選擇,有跑者坦言「殘念,只好改報渣打」。但要備戰往往得熬過整個冬天,甚至連春節期間也得克制飲食,才能維持狀態。
雖然準備辛苦,但比賽日氣候涼爽,被不少人視為挑戰PB的好時機。不過路線特色也有其考驗,有網友笑稱「渣打的路線有27公里都在河濱,逆風很硬」。這些聲音都讓渣打馬逐漸成為年初最受矚目的目標賽事之一。
No.2 長榮航空馬拉松

比賽日:每年10月下旬
報名方式:先搶先贏
報名時間與流程:大約5月開放報名
長榮航空主辦的城市觀光馬拉松,在網路聲量中高居第二名。起點設在總統府前,賽道途經台北市區的重要地標,讓跑者一路穿梭在中正紀念堂、凱達格蘭大道等景點之間,展現濃厚的城市氛圍。賽事獎勵向來吸睛,除了提供全馬與半馬獎金,還加碼給國內男女冠軍一張長榮航空國際航線機票,象徵榮耀也帶來實質鼓勵。對許多跑者來說,長榮馬正好落在年度訓練計畫的後半段,有人形容是「期中考」,用來檢視狀態、找出弱點,好在年底的目標賽事前進一步調整。不過隨著討論度持續升高,報名也變得越來越難,有網友直喊「第一天就秒殺了!」
由於比賽落在10月,氣溫偏高向來是長榮馬的挑戰之一,加上補給站過去曾因應變不及而引發爭議,讓部分跑者心有餘悸。雖然主辦單位已承諾改善,跑友仍普遍提醒要做好耐熱與補水準備。對許多人來說,正因為賽道環境嚴峻,長榮馬才能凸顯身體的不足,成為檢驗體能與心態的「期中考」,也是下一場目標賽事的重要暖身。
No.1 臺北馬拉松
比賽日:每年12月第三個週末
報名方式:抽籤制
報名時間與流程:大約7月登記,8月公布
優先資格:全馬達標跑者可免抽籤(成績必須來自國際認證賽事:AIMS或World Athletics)
特別名額:金標全馬限定組(俗稱「課金名額」,報名費約NTD10,000,限額約1,000位,通常於7月中旬開放,採先搶先贏)
臺北馬拉松是臺灣第一個通過World Athletics銅標認證的城市馬,後來更晉升為金標賽事。被公認是全台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年度壓軸。賽道平坦少起伏,是跑者挑戰破PB的絕佳舞台,不僅吸引國內外菁英參賽,也成為許多初馬跑者的夢想起點。由於臺北馬拉松在12月,通常訓練課表至少要拉出16至20週的備戰期,而這場的訓練週期雖然會碰到夏末或初冬,但相較於跨越整個酷暑或嚴寒的賽事,準備起來對身體狀況更友善。
以2025年的報名狀況來說,台北馬拉松依舊熱度爆棚。比賽訂於12月21日週日登場,全馬與半馬組合計2萬8千名額,卻吸引高達6萬4,110人登記。扣除達標免抽與保障名額後,平均中籤率僅約27%,讓人直呼「抽中就是一種幸運」。對跑者而言,台北馬就是年度儀式,「一年一度的跑者大拜拜」象徵努力的成果驗收,也是新手挑戰初馬、老手檢視狀態的共同舞台。當衝進臺北田徑場主場、踩上藍色跑道時,終點前30公尺響起的加油聲,讓人感受到即將抵達的踏實。穿越終點拱門、按下手錶時間停止鍵的那一刻,所有情緒瞬間釋放,也替這趟長跑旅程劃下最真實的句點。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大數據(股)公司旗下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09月26日至2025年09月25日。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