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地雷多!漏水、凶宅、貸款問題...常見糾紛TOP 10 一不小心就讓你錢房兩失

簽約只是其中一關,真正的陷阱,往往藏在沒說清楚的細節裡。從產權、交屋到合約條款,買房每一步都牽動後續生活,每一步都得睜大眼。

by 吳宜臻
買房地雷多!漏水、凶宅、貸款問題...常見糾紛TOP 10 一不小心就讓你錢房兩失
image source: 示意圖/ChatGPT

買房前先冷靜,別讓夢想變噩夢!

買房是人生大事,卻也是最容易發生糾紛的時候。表面上看起來一切順利,錢也付了,房子住進去了,才發現問題接踵而來:產權不清、交屋延遲、貸款出包、條款藏陷阱……每一項都可能讓原本的期待變成沉重的壓力。有人花了積蓄,最後卻買下一堆煩惱。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4年第4季共發生563件房地產消費糾紛,其中建商相關案件占355件,占比超過六成;問題多集中在房屋漏水、施工瑕疵、交屋延遲,成為買房族最頭痛的來源。

買房不是比誰搶得快,而是看誰地雷踩得少!《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整理出十大買房常見糾紛,讓您在下決定前先掌握重點,提早避開潛在風險

10

No.10 不退還斡旋金、定金

No.10 不退還斡旋金、定金
image source: Freepik

許多人買房時搞不清楚斡旋金與定金的差別,導致糾紛頻傳。其實,斡旋金只是買方表達購屋誠意的款項,若屋主接受報價並簽約,才會轉為定金或頭期款;若談不成,應全額退還。

根據內政部統計,「斡旋金返還」是常見爭議,關鍵就在保管機制。若仲介公司無明確規範,往往由業務個人保管,容易引發風險,例如挪用、詐騙或離職捲款,甚至有買方誤以為是定金,結果後悔也拿不回錢,網友指出「斡旋單簽了,本來就是這樣啊,避免買方隨便亂出價」、「沒簽就沒事,簽了就進流程嘍」。

9

No.9 工程結構及公共工程安全問題

No.9 工程結構及公共工程安全問題
image source: Freepik

有些房子看起來新穎整潔,實際卻藏滿問題!有人在簽約後才發現房屋已有損壞,像牆面裂縫、房屋傾斜,不只影響安全,地震來時更讓人擔心;也有買家直到入住後才遇上地磚爆裂、外牆磁磚剝落,問題接連出現,不僅修繕費高,生活品質也被拖垮,讓人苦不堪言。

網友提到,「有的時候仲介沒注意到,買方也沒注意到,然後賣方覺得我住很久了這個不影響所以就沒講」、「磁磚是否有很明顯的隆起,有的話要買之前請屋主用好再交屋,或者讓一些價錢」。

8

No.8 坪數與實際有落差

雖然不是最常見的爭議,但買房遇到坪數誤差,仍讓不少人頭痛,特別是預售屋交易更容易發生,網友分享「查詢使用執照或房屋權狀,上面就會有地政測量過的實際準確坪數,再跟合約裡面的坪數做比對即可!」

在「房地面積誤差及其價款找補」方面,依內政部規定,若坪數有落差,賣方需多退少補,若坪數少於合約,不足部分賣方須全額補償; 反之若超出,買方要補錢給建商,但補償坪數以不超過合約坪數之2%為限;誤差超過3%時,無論是坪數不足還是超出,買方均能選擇解除契約。由於預售屋施工期長、變數多,建議購屋前務必仔細檢視契約,避免後續糾紛。

7

No.7 仲介欺騙行為

No.7 仲介欺騙行為
image source: 示意圖/ChatGPT

明明找了仲介幫忙,最後卻發現被騙的人不在少數。買房時遇到仲介不實或違法行為,是不少人碰過的糾紛。有些黑心仲介收了斡旋金卻沒提供服務,甚至偽造屋主印章非法交易,或誘騙屋主低價賣出,再轉手賺價差。這類行為不只傷荷包,更讓人對買賣過程失去信任,網友直言「你朋友推薦這什麼房仲,認識的最貴」、「對於仲介所有的話,我都當假的,只有自己的價格底線是真的」。

為避免踩雷,建議選擇信譽良好的仲介公司,仔細核對交易文件,不急不躁,把該問的都問清楚,才能降低風險、安心成交。

6

No.6 服務報酬爭議

買房已經夠複雜,還得跟仲介為服務費吵架,更讓人心煩。常見的爭議之一,就是沒成交,斡旋金卻拿不回來,或對服務費怎麼算、該收多少各說各話,網友認為「仲介有收服務費,應當要有責任顧前顧後啊」;根據內政部規定,不動產仲介服務費不得超過成交價的6%,但實際操作中,仲介費的爭議仍然層出不窮。

2025年2月,一名民眾透過仲介購屋簽約,卻因屋主驟逝、繼承人拒絕履約,導致交易破局;更令買家錯愕的是,儘管交易未成,仍被收取39萬仲介費,事件曝光後引發討論,帶起聲量高峰。數日後,當事人於社群平台表示,雙方因資訊落差出現誤解,經溝通後,已獲妥善處理,仲介費已全額退還,後續也將共同攜手依法追究賣方違約責任。

5

No.5 標的物貸款問題

買房最怕遇到貸款卡關,原本算好頭期、月付都沒問題,結果銀行一查,房子貸不到預期成數,或屋況特殊根本無法貸。標的物本身有問題,像是增建、產權不清、屋齡過高,買方只能自掏腰包補差額,如果買方無法補足差額,就可能面臨違約的風險,導致損失定金或違約金,甚至捲入法律訴訟,造成錢、房兩頭空。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目前銀行房貸水位仍緊繃,建議簽約前先和屋主談好,交屋日盡量拉長到三個月後,給自己時間處理貸款問題;簽約時可協商加入但書,例如「貸款成數不足幾成可無條件解約」,避免房子沒買成還賠上一筆錢,得不償失。

4

No.4 買到凶宅

No.4 買到凶宅
image source: Freepik

買到凶宅,不只心裡發毛,更可能影響轉手價值。雖然法律規定凶宅要誠實告知,但還是有屋主或仲介刻意隱瞞,等到鄰居說出口,買方才知道真相。

想避免買到凶宅,樂屋網調研中心經理洪安怡建議,買房前記得詢問鄰居、管理員、房仲,也可查詢民營的凶宅網或仲介建立的凶宅資料庫;記得多問、多查、多確認,網友表示:「下一手就有可能被不知情的人用市價買去」、「你自己要主動問,蠻多大樓都有這問題的」。

3

No.3 隱瞞房屋漏水、壁癌問題

No.3 隱瞞房屋漏水、壁癌問題
image source: 信義企業集團提供

台灣氣候潮濕、雨季又長,房子最怕的就是漏水。不論是新成屋、預售屋,還是中古屋,滲漏水都是最常見的屋況瑕疵。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2024年漏水問題已連續四季高居通報排行榜第一,讓不少網友直呼:「老屋補這漏那,煩死」、「尤其碰上沒下大雨的日子,真的看不出來」。

不少屋主交屋前用油漆遮壁癌、吊頂蓋水痕,買方一時沒發現,等梅雨一來,牆壁冒泡、天花板滴水、家具發霉才知中招。有房仲業者提供相關保障服務,像信義房屋推出SinyiCare十大守護服務,針對漏水問題提供不限屋齡、不須賣方同意即可修繕、交屋後6個月內發現皆可申請,且不限次數,每次最高理賠30萬元,盡力降低買方風險。

2

No.2 未告知周圍有嫌惡設施

No.2 未告知周圍有嫌惡設施
image source: Pexels

買房時,若未被告知鄰近有嫌惡設施,入住後才發現,心情肯定大受影響,輕則影響生活品質,重則影響房價。

常見的嫌惡設施,除了高壓電塔、基地台、垃圾回收場、飛機場、加油站,《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曾幫大家整理出10大最不受網友歡迎的店家,網友反感的還包括寵物店、燒烤店、超商、酒吧等人流密集、干擾度高的營業場所,噪音、異味、擁擠樣樣來,對居住品質的影響不可忽視。

2024年12月底,張惠妹在台北大巨蛋連開多場演唱會,吸引大量人潮。對周邊居民來說,雖然大巨蛋帶來商機與機能,但活動期間的噪音與交通擁擠,仍讓人吃不消,有住戶抱怨「買房子的時候,仲介沒有說大巨蛋會是嫌惡設施...張惠妹第二天」,一句話意外帶起討論,創下聲量高峰。

1

No.1 產權不清楚

產權不清,指的是房屋所有權或權益出現爭議、難以釐清,像是無法確認真正屋主,或有未解除的抵押權、地上權等,對買方風險極高。例如,頂樓未登記增建、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車庫蓋在私地上被要求拆屋還地,或地下室涉及權屬糾紛。

有時建商收購土地時產權就不明,或未如實告知,買方交屋後才發現問題,想反悔也來不及,網友表示:「產權不清很難貸款」、「寧可找產權單純的物件」。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提醒,產權問題不只影響房屋現況,連貸款都可能受阻;她建議購屋前應調閱土地與建物謄本,確認所有權人、共有比例及有無查封、抵押或其他限制,若覺得產權結構複雜,應尋求專業協助,才能避開糾紛。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03月27日至2025年03月26日。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網路溫度計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