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十大保健食品排行榜!護眼、顧腸胃這樣吃才正確
益生菌、葉黃素、魚油到底該怎麼選?小編帶你盤點網路上備受討論的保健食品種類,看完就能知道身體需不需要補充營養囉!

受到網友歡迎的保健食品有哪些?
平時我們可以從日常三餐獲取身體所需營養,不過隨著現代人工作忙碌,為了爭取更多休息時間,吃飯時選擇外食解決,高油、高鹽、高糖飲食,加上沒有細嚼慢嚥的情況下,最終可能造成營養不均衡,身體健康亮紅燈。
這時候,保健食品就像是一個個小幫手:從幫助腸道順暢的益生菌到守護心血管的魚油,就連備孕或是懷孕中的婦女,為了幫助胎兒腦部中樞神經發展,也會適時補充葉酸、碘、鐵等保健食品,補足日常飲食缺口,讓你穩穩應付各種挑戰。
市面上的保健食品琳瑯滿目,究竟哪一款才是最適合自己所需的呢?《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帶你盤點網友討論度最高的保健食品類型。小編也提醒大家,購買保健食品時不要盲目跟風,應事先向營養師諮詢,也要切記就算獲得「健康食品」稱號,也不能拿來診斷、治療、減輕或預防人類疾病,因此生病還是要趕快就醫尋求專業治療唷!
No.10 維他命B群

維他命B群(維生素B群)號稱是「維他命中的大家族」,包含B1、B2、B6、B12、泛酸、葉酸、菸鹼酸等,不過維生素B群屬於水溶性營養素,容易隨尿液排出,因此平常飲食若是沒有攝取足夠,可能就會導致精神不濟的狀況。除了均衡攝取全穀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和堅果種子類等食物,工作需要消耗能量的上班族、代謝趨緩的中年、銀髮族可以食用維他命B群,作為維持能量正常代謝的保健食品,備孕或是懷孕婦女也可以適時補充葉酸,有助胎兒的正常發育與生長。
營養師程涵宇曾建議維他命B群適合在飯後吃或隨餐吃,網友對維他命B群也評價,「常常偏頭痛,吃B群+鐵很有感」、「嘴巴容易破的吃B群很有感」、「B群+高劑量維他命C,可以讓你精神很好減少疲累感,開長途車時個人必備」。
No.9 薑黃

薑黃根莖磨成薑黃粉後再加上胡荽粉、小茴香粉等辛香料就是製作咖哩的主要原料,主要成分薑黃素也是現今熱門的保健食品之一。衛福部食藥署2017年4月曾指出,雖然部分研究顯示,薑黃素具抑制腫瘤、抗氧化、抗發炎及預防失智等藥理活性,但相關作用機轉仍在科學研究階段,所以消費者不論是食用薑黃粉、薑黃膠囊或是薑黃膠原蛋白飲等保健食品都應抱持小心謹慎態度,特別是孕婦、哺乳媽媽、糖尿病患者、服用抗凝血劑者、服用抗排斥藥者、手術後患者,食用含薑黃素食品、保健食品要更為小心。
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每人每日薑黃素食用量,以每公斤體重食用0至3毫克為基準,最多攝取200毫克以內。由於薑黃屬脂溶性營養素,因此配飯吃或飯後吃吸收效果最佳。不少人也好奇如果要攝取薑黃,會傾向薑黃粉入菜還是服用薑黃保健食品,網友表示,「雖然我也不排斥薑黃的味道,不太能接受每道菜都加薑黃進去」、「老實說如果愛吃薑黃那一樣可以繼續吃,但要吃到能夠對身體起到一定的幫助,那份量其實並不少,假如是以這樣的目的在吃,我會建議直接吃高濃度萃取,而且品質有保障的薑黃保健食品」。
No.8 人蔘

許多人過年過節返鄉探望父母,選擇人蔘相關保健食品作為伴手禮,幫家人補補元氣。事實上,人蔘主要成分為「人蔘皂苷」,不僅是亞洲國家常見名貴中藥材,也被稱作「百草之王」、「東北三寶」。許多國家也將人蔘視為保健聖品,例如中國吉林蔘、韓國高麗蔘、美國花旗蔘(西洋蔘、粉光蔘)等,主要適合體力不佳、注意力差、工作忙碌、年長體虛、想增強體力的人,但嬰幼兒、懷孕或哺乳婦女、女性生理期,或是感冒發炎、腸胃虛弱、高血壓、中藥草過敏者就不建議食用。
一名網友曾在PTT上分享自己飲用三款不同品牌的人蔘保健食品心得,「這些主要訴求的功效其實都脫離不了補氣、護肝等等,斷斷續續喝下來的確是有感覺身體比較通體舒暢,之前起床很容易會有種沒睡飽的感覺,身體軟軟的,長久喝下來是有明顯的改善,現代人都脫離不了熬夜,但還是要多多照顧身體才行」,還有人推薦送禮或是探病適合送人蔘保健食品,「桂格養氣人蔘禮盒+1」、「帶水果或養氣人蔘」、「補體素或人蔘飲那種,我媽之前住院收到這些感覺還不錯」。
No.7 燕窩

東方人的昂貴補品除了前述提及的人蔘以外,當然少不了燕窩!金絲燕在東南亞海邊峭壁山洞,以唾液加上絨毛、草葉及植物莖桿搭建巢穴,待幼燕孵化、離巢後,這些燕巢經過人工挑除絨毛等雜物,就變成人類可食用的燕窩。燕窩富含燕窩酸(唾液酸)、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D以及鈉、鈣、鎂、鉀等無機元素,營養價值高。
許多網友也熱情在Dcard上分享挑選秘方,「燕窩很看品質,建議找專門做燕窩的老牌子,他們還有賣乾貨燕窩什麼的,相對是我覺得比較專業可信賴的」、「燕窩也是要經過篩選,白不等於乾淨也不等於高級」、「燕窩的學問其實蠻深,除了燕窩量之外還要看它的處理方式/出產地/燕種等」,還有網友透露燕窩拿來送給長輩非常適宜,「不管是什麼品牌,只要是燕窩,老人家應該都會很開心吧」。
No.6 靈芝、樟芝

靈芝自古就有「仙草」的美名,經常被大眾視為是延年益壽的象徵,含有多醣體、三萜類等成分,具有提升免疫力的功能;與靈芝齊名的「樟芝」也是許多台灣人推崇的保健食品,其中「牛樟芝」寄生於牛樟樹上,數量稀少、珍稀度高,被譽為是台灣國寶、森林裡的紅寶石,同樣含有多醣體、三萜類等成分,經常作為護肝、增強體力的保健食品。吃過牛樟芝的網友也分享,「是我目前吃到的營養品中最有感的~個人覺得效果很棒,很適合社畜上班族或是常熬夜的人當日常的保健品補充」、「因為工作的關係很常需要應酬,也有固定在吃牛樟芝,真的是蠻有效的,很快就解酒了」。
此外,衛福部食藥署曾針對「癌症吃靈芝」部分說明,雖然有實驗研究和少數動物試驗顯示靈芝具有免疫調節特性、抗癌症活性的潛在機制,但臨床試驗仍不足以證實靈芝可有效預防或對抗癌症,靈芝是否有助於延長癌症存活率也未有定論。不少人也會將靈芝視為是癌症治療的輔助營養品,對此食藥署提醒,癌症患者於食用前仍應諮詢醫師,避免治療過程中發生不良反應。
No.5 葉黃素

不少上班族、3C族因為經常使用手機、電腦等3C產品,特別注重補充葉黃素。根據啟新醫學健康促進中心營養師邱智瑋解釋,葉黃素為類胡蘿蔔素,也是很好的抗氧化劑,可以保護細胞避免受到自由基傷害,對於人體視網膜、白內障來說也是最重要的營養素。不過葉黃素無法透過人體自行合成,必須透過食物吸收,飲食方面可以補充甘藍、菠菜、綠花椰菜、奇異果、葡萄、柳橙等深綠色蔬果,或是藉由服用含葉黃素的保健食品補充,每人每天約需攝取6毫克葉黃素,可依照用眼時間、生活習慣、環境因素調整,一天最高攝取量為20毫克。
葉黃素的選擇非常多種,像是德之寶專為3C族群設計的金盞花萃取物複方日夜軟膠囊,高濃度葉黃素配方,另添加Omega-3濃縮深海魚油、含GLA的琉璃苣油,分別幫助維持專注力與思緒清晰、調節生理機能,舒緩日常不適。透過水溶性與脂溶性維生素全方位補給,不僅滿足日常所需,還能全天候有感守護靈魂之窗。網友對於葉黃素食用經驗也不吝嗇分享,「不是高單位就表示葉黃素含的濃度高喔,最重要還是要看有效成分多少」、「劑量我覺得不是第一要素,定時長期補充比較重要」。
No.4 魚油

魚油也是許多人的保健食品清單之一,主要成份為人體無法合成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魚類經由攝食浮游藻類、小魚累積Omega-3,其中鯊魚、鮪魚、旗魚等肉食性魚類含量最高。這些富含脂肪的魚類被提煉出體內的油脂製成「魚油」,除了是豢養鮭魚的魚飼料,由於富含Omega-3、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台灣健康醫學協會也指出EPA可預防冠心病、中風、改善憂鬱症,DHA甚至可為胎兒補充營養。
許多網友對於購買魚油作為保健食品分享,「我有吃欸,為了攝取EPA,心情會穩定一點」、「之前聽醫生說對腦袋跟改善心情上都蠻不錯的,我醫生有推薦我吃」、「有用,但是要選等級高的,等級低的魚油吃太多會有膽固醇」。
No.3 酵素

酵素是許多久坐、便秘族的福音。根據長庚紀念醫院說明,酵素可將大分子營養素分解為小分子物質,主要是幫助人體進行消化吸收、新陳代謝、分解毒素及提升免疫力作用。人體內的酵素中,除了代謝酵素、消化酵素之外,食物酵素是透過生鮮蔬果魚肉和發酵食物進行體外攝取。隨著年齡增長,酵素也會跟著消耗下降,除了減少體內酵素過度消耗,也要增加體外食物酵素補充,若是每日生食比例可以達到7成,就能取得充分的酵素;若是不足時,也可以考慮適時補充液體、粉狀或錠劑之酵素製品。
網友也指出酵素與益生菌差異,「酵素是一種酶,會催化特定反應」、「如果排便困難,吃益生菌不會馬上有效果,酵素比較會有你的期待」、「吃酵素的話不能喝茶或是有含咖啡因的飲料,會被分解掉」,還有人透露嚴重便秘時會服用酵素,「多喝水+酵素+蔬菜=排便」、「吃蔬菜、多喝水,搭配酵素會比較有用」、「我都便秘才喝酵素,平時正常飲食多吃蔬果」。
No.2 益生菌

大人、小孩或是排便不順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定期服用益生菌的習慣。益生菌是指食用後對人類具有正面效益的食入性微生物,不僅增加體內好菌數量,還會對壞菌產生作用,主要功能是保持菌叢平衡及維持消化道機能,像是乳酸菌、乳酸桿菌、酵母菌等,都是益生菌的一種。
益生菌適合飯後吃或隨餐吃,還有網友分享挑選益生菌的重點,「益生菌的重點不是品牌,而是『菌種』,A菌種吃了沒效,就改吃B菌種以此類推」、「我蠻常吃的,重點是要選對菌種,如果各家廠牌有主打的菌種,你可以去查論文。大概3、4年沒有便秘,以前我蠻常便秘的,頻率大概是一週3瓶養樂多、2杯優格、3包益生菌,吃下去的菌種至少20幾種」、「我是吃好市多的某膠囊益生菌,放屁沒那麼臭,不過平日飲食才差最多,益生菌也是要長期吃才會有感」。
No.1 膠原蛋白

近一年最受網友關注的保健食品就是膠原蛋白!不只面膜、面霜等保養品主打含有膠原蛋白,就連保健食品也經常出現,在臉書直播討論度尤為明顯。雖然豬皮、豬腳、雞腳、牛筋等食物富含膠原蛋白,不過人類攝取後分子結構較大,加上熱量偏高不宜攝取過多,所以人體吸收率低,飲食上補充膠原蛋白較為困難。因此,大多數人透過小分子膠原蛋白來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
其中魚源膠原蛋白深受不少消費者喜愛,市場上也有牛來源、豬來源的膠原,像是Meet Me嫚妙膠原蛋白粉以德國Gelita AG授權的雙重膠原為核心,不只擁有高品質牛來源膠原,還融合日本玄米萃取、西班牙雞冠萃取、法國深海魚皮彈性蛋白等頂級成分,加上西印度櫻桃C,每匙含有5,000毫克的膠原蛋白,口感香醇滑順,奶香馥郁卻不帶腥氣。也有不少人好奇長期食用膠原蛋白效果如何,PTT上的鄉民也熱烈分享,「我覺得粉比錠來得有感耶」、「我覺得Q10比較有感」、「覺得皮膚比較不容易乾而已」、「運動+保健食品+膠原蛋白,整體有變好,不確定是誰的功用」。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大數據(股)公司旗下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08月18日至2025年08月17日。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