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source:pixabay
文/凱倫
政府近年正努力推動相關法案,希望能改善台灣醫療圈的勞動環境,包含將避免醫護人員遭受暴力的「醫療法」改為公訴罪,以遏止不理性的病人與家屬施暴,期許能減少醫護人員上班壓力的「護病比」入法,都是希望能替辛苦的醫師、護理人員減輕負擔、增加保障。
image source:pixabay
同時,台灣有著護理人員短缺的隱憂,尤其年輕新血有斷層,加重其他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惡性循環使醫護環境的改善沒有起色。有許多護理師離開醫療環境後,轉行賣起咖啡、開起二手書店,也感嘆已經回不去過去的工作環境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血汗輪班輪不完,護理師出走率高,新血也進不來
大家都知道醫護人員可說是在醫院24小時待命,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病患被緊急推入診療室,護理人員更要時時提高警覺,注意每個病患的情況,而且事關人命重大,護理人員不只身體過勞,連心理也很難負荷。
image source:pixabay
而且有護理師估算,新人起薪約32~35K,但東扣西扣換算下來時薪只有121元,比工讀生保障的140元還要低!讓護理師感嘆,其實將近四萬的月薪都是靠上夜班、用血淚換來的。許多人認為這樣的薪水跟付出的心力不符正比,而選擇出走。人才流失導致崗位上的醫護人員負擔加重,產生了血汗輪班的惡性循環,更難吸引新血投入職場。
二、醫療暴力事件頻傳,第一線護理人員人心惶惶
醫護人員基於醫療倫理,大多不會拒絕病人求診的要求,但近年來醫療暴力時有所聞,有許多不理性的病患與家屬因認為「醫護人員態度不佳」、「沒有馬上替自己看病」等理由而對醫生與護理師暴力相向,甚至還有喝醉的病患大鬧診療間,讓許多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救人還要被打」,如此誇張的事情卻真實上演,讓救護人員苦不堪言。
雖然現在「醫療法」已將醫療暴力改為公訴罪,最重甚至可以判無期徒刑,但民眾「醫療業等於服務業」的觀念若沒改善,還是容易引發類似的紛爭。
image source:pixabay
三、保障醫護人員的法規落實不完整,更多的是治標不治本
除了上述的醫療法外,政府推動的「護病比」入法也被護理工會的人員批評治標不治本。護病比指的是護理師與病患的人數比,早期1名護理師要面對的可能會是高達30位病患,工作上相當勞心勞力,對此政府就將護病比納入法規,用公權力限制降低護病比,希望能減輕護理人員的負擔。
基護工會常務理事周雅鈴就指出,就算護病比降低到1名護理師只要處理3名病患,但也改變不了護理師人才短缺的事實,這都是過勞換來的代價,真正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吸引護理人員投入職場的問題上。
image source:pixabay
雖然需要改善的問題還有很多,但有不少護理師秉持著職業精神,堅守第一線,希望能幫助到受苦的病患們;也有人表示薪資問題應該回歸到專業能力上,例如考取證照、參加培訓也會有1000-6000不等的津貼。但這些有沒有辦法解決護理人員不願回頭的困境呢?還得持續觀察。
延伸閱讀:
孕婦掛急診遭嗆浪費資源!他回「剛好而已」被讚中肯…但惹怒媽媽
★別再浪費生命爬文!熱文榜告訴你每小時網路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