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Source:翻攝自 交通部觀光局
文/絲曼莎
台灣今年的燈會在台中后里舉辦,從元宵節至今已經吸引超過百萬民眾觀看,其中華麗的主燈秀「森生守護-光之樹」更是熱門的討論話題。不過你有想過,燈會結束之後,這些動輒千萬的主燈會怎麼處理呢?
◎ 移地保留成為地標
2003年的主燈「吉羊康泰」在展出後移至附近公園保存,不僅成為當地的地標,12年後也再度成為燈會的展示之一。另外像是2000年台北燈會的「千禧金龍」、2014年南投燈會的「龍駒騰躍」等主燈,後來分別由南投的台灣文獻館和會展中心接收,成為當地獨特的標誌性裝置。
Image Source: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官網
◎ 多數保存不易銷毀
每年燈會的主燈因為體積過大、材質易損等問題,少有單位願意接收管理,像是歷年最高主燈「吉羊納百福」在會後就直接被銷毀。另外,前台中市長胡志強任內獲得授權的卡通主燈,會後因為合約關係,不論主燈或是周邊副燈都只能銷毀。
Image Source:交通部觀光局
◎ 融入科技持續使用
今年的主燈「光之樹」並沒有依生肖進行外型設計,而是加入了許多科技創新的內容,邀請民眾在賞燈時也能夠一起進到主燈內互動。該作法除了能夠避免讓主燈在生肖年後變成「過時的造型」外,同時也能讓民眾有更多參與感。台中市政府表示,「光之樹」未來將會繼續保留在后里園區,供民眾持續觀賞。
Image Source:交通部觀光局官網
弘光科技大學文創系副教授王靜儀表示,保留主燈應該要有選擇性。她雖然肯定主燈的保留,但也需要考量維護主燈耗費的資金,以及藝術價值是否容易有過時的問題。她提出,除了實體保存外,若能用科技放在網路上保留,也不失為一種美好的紀念方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