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圖,非生命園區 Image Source:Pexels
文/史考特斯拉
台北市政府曾針對施政滿意做調查,台北市民對於市政概念,滿意度最高的就是環保,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參與生命教育座談時,以「生離死別」為題,帶到了台北市的「環保葬」,而環保葬對於台北市民來說,接受度相當高,環保葬人數在柯政府上任以來,相較於前10年也增加了110%。
柯文哲也提到,環保葬的概念對於台北市來說,已經不是稀少的「天方夜譚」,就以數據來看,台北市環保葬的總人數佔了全國的47%,就以去年的統計來看,更佔了整個台北市的4分之1,而環保葬裡的海葬、樹葬、花葬,又以「花葬」的成長比率最高。
Image Source:截自 YouTube/柯文哲
由於台北市地狹人稠,像較多人使用的塔葬和土葬,會因為靈骨塔屬於鄰避設施而阻礙建設,土葬又因為地實在太貴而無地能葬,柯文哲認為「死人不能再與活人爭地」,因此環保葬更顯重要,他更提到環保葬的最終價值在於「要留下什麼樣的環境給下一代」,他更直言,靈骨塔30年後也就沒人拜了,乾脆放在陽明山花葬,回歸大地。
▲ 陽明山臻善園花葬區 Image Source:截自 Google Map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去年度的遺體火化率為98.24%,雖然仍有大多數人選擇再土葬或放入靈骨塔,但自然環保葬數量一直在逐年上升,台北市花葬人數也越來越多,我們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來看花葬近一年的聲量趨勢分析,花葬的聲量高峰都在有名人選擇使用花葬,也因為這些花葬者故事帶有溫馨或浪漫詩意而為花葬帶來聲量,且多數是正面聲量。
Image Source:聲量趨勢/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分析區間:2018年09月05日-2019年09月04日)
比較特別的是海葬,海葬的總聲量事實上比花葬還要高出近一倍,但官方統計的海葬的實際人數始終沒有太多,原因在於,大部分關於海葬的聲量都是較屬於負面聲量,可能就是讓海葬始終沒有太多人選擇的原因。
Image Source:聲量趨勢/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分析區間:2018年09月05日-2019年09月04日)
PTT過去也有類似的討論,有網友認為選擇花葬是「選擇了很美的方式離開」,也有其他網友表示「有想過花葬」,或者認為「樹葬或花葬」都是可行的選擇;至於選擇海葬的網友則是因為「不想被放進靈骨塔」、「想回歸海龜鼻孔」或者是「當活人時還不能潛海呢」,但也有網友反對說海葬「是一種污染」。其他也有網友談論到「不要造成地球負擔」就好,或者有網友提到「太空葬」、「做成鑽石」、「捐大體」等,都是新興的喪葬方式。
Image Source:截自 PTT/WomenTal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