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房市10大事/央行利率連六凍!租賃條例再修法限漲租
租屋族權益保障!限制租金漲幅修法出爐,婚育宅、單身戶方案齊發。九月建商土地交易大減,留意交屋延遲風險。九月台灣房市十大關鍵新聞還有哪些?

九月台灣房市可說是上演一場政策角力戰:一邊是中央銀行召開理監事會,果斷決議利率連六凍,並維持所有信用管制不鬆手,持續為房市過熱踩煞車;另一邊,行政院則拍板新青安貸款排除銀行法限制,為剛性需求打開更大購屋大門,同時端出「虛坪改革」等居住正義決策。
但在政策拉鋸下,市場買氣依然低迷,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創下近八年同期最冷紀錄,建商獵地態度轉為觀望。此外,「交屋延遲」糾紛暴增、租金漲幅擬受限等民生議題也同步浮現。《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整理九月房產事件,將為您解析十大關鍵新聞,一起掌握當前的房市走勢與居住權益。
No.1 央行召開第四季理監事會 利率連六凍、房市維持管控
中央銀行於9月18日召開2025年第三季理監事會議,如市場預期,決議維持利率連六凍,重貼現率維持在2%。央行考量國內通膨率將持續降至2%以下,且預期國內經濟將穩健成長,認為維持政策利率不變有助於整體經濟金融穩定。然而,對於市場關切的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央行決定並未鬆綁,包括去年針對銀行不動產貸款總量進行的道德勸說,以及第七度調整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都維持不變。
央行表示,將持續關注銀行信用資源集中於不動產貸款的情形,並期望引導信用資源去支應無自用住宅者購屋、都更危老重建及社會住宅等政策所需資金。未來,央行將繼續檢視管制的執行成效,密切關注房地產政策對房市的影響,並適時調整相關措施,以確保金融穩定和銀行業務的健全。
No.2 新青安貸款擴大 排除銀行法 72-2 限制增撥貸
行政院長卓榮泰9月拍板,將新青安貸款額度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的限制之外。此舉是為精進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方案,旨在解決當前公、民營銀行房貸比例逼近30%天花板(即72-2條款限制)的問題,避免影響到對青年的撥貸量能。
截至七月底,新青安貸款戶數已逼近13萬戶,金額近1兆元,未滿40歲貸款佔比約72.76%。金管會說明,考量銀行房貸逾放比率低、資產品質穩健且流動性無虞,此調整將有助於擴大新青安貸款量能,預期能緩解青壯年族群購屋申貸排撥的等待時間,落實政府協助無自用住宅青年購屋的政策。同時,財政部也將督導公股銀行,強化貸前徵審及貸後管理,運用「5P原則」與「防範投資客炒房及人頭戶申貸機制」,確保銀行信用資源真正用於民眾自住購屋。
No.3 內政部三大住宅政策:虛坪改革、老屋延壽與近零碳
內政部於九月舉辦住宅政策座談會,由政務次長董建宏定調推動「老宅延壽與擴大自主都更」、「虛坪改革」以及「近零碳建築」等三大重點政策,以回應社會期待並強化內需。
• 「老宅延壽」:內政部研擬計畫草案,將優先針對屋齡超過30年、無結構安全疑慮的集合住宅,提供耐震評估與修繕補助,結合長照與深度節能政策,幫助長者在地安養。同時,內政部也洽商央行,規劃由中央都市更新基金提供信用擔保,降低自主都更的籌資障礙。
• 「虛坪改革」:內政部將檢討公設計算,把一般電梯增列為免計容積項目,並研議將法定停車空間調整為「專有部分」以核發權狀,使購屋資訊更透明。
• 「近零碳建築」:內政部會透過擴大建築能效改善和社會住宅示範,目標至2030年達成減碳6.7百萬噸CO2e(二氧化碳當量),引領營建業邁向淨零。
No.4 花蓮堰塞湖災害 警示地質敏感區房市風險
9月23日下午,花蓮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因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發生溢流潰壩。短短30分鐘內,約1,540萬噸(近6,0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水量)的湖水傾洩而出,導致台9線馬太鞍溪橋被沖斷,並沖破堤防,淹沒光復市區多處,部分地區黑泥甚至達2米高。依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報告,堰塞湖滿水後溢流造成沖刷下切80公尺,導致比預期更大量的洪流湧出,造成多人傷亡與嚴重災損。
儘管事件性質是「溢流」或「潰壩」仍待釐清,但這起災難強烈警示了台灣房地產市場,特別是位於河道沿線、順向坡或地質敏感區域的住宅,其防災與地質風險需要被高度重視。
No.5 行政院穩居政策 釋1.1萬戶婚育宅、加碼租金補貼
為落實「穩居」政策、減輕青年家庭居住負擔,行政院9月宣布推動「青年婚育租屋協助專案」等四項措施,目標在2032年前讓48萬戶家庭受惠,總投入經費達269億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社會住宅將釋出20%作為婚育宅,預計從今年起至2028年共提供1.1萬戶。針對新婚且育有0歲至6歲小孩的家庭,居住時間將延長到12年,確保居住安定。
同時,租金補貼也將大幅擴大與加碼:適用所得標準將從低於最低生活費的3倍放寬至3.5倍;新婚家庭加碼1.5倍;每增1名孩童再增0.5倍。若以台北市最高補貼額8,000元試算,新婚育有1孩童的家庭最高可領到1萬6,000元。此外,針對包租代管,育有0至6歲孩童的租戶將獲得每年6,000元的兒童安全費用補助。
No.6 六都買氣探底 交易量創八年最冷
9月六都房市買氣持續探底,根據地政局公布的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六大都會區總計16,075棟,較八月月減3.5%,更較去年同期年減29.5%,整體交易量寫下近八年同期最冷紀錄。除了台北市因有新案交屋略有月增外,其餘五都均呈現月減走勢,其中高雄市(月減11.9%)和台南市(年減32.4%)的跌幅相對明顯。累計今年1至9月,六都總計約15.1萬棟,較去年同期年減27.9%。
房產專家分析,當前市場買氣主要以自住剛性需求為主力,民眾購屋心態趨於務實,追價意願偏低,但屋主對價格依然有所堅持。買賣雙方在價格上的認知仍存在落差,是導致整體交易量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
No.7 租賃條例修法重點 限制租金漲幅與保障三年租期
為保障廣大租屋族群的權益,內政部部務會報在9月通過《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法定調三大方向:保障三年租期、限制續約租金漲幅及強化租賃雙方權益保障。針對漲租問題,修法規範房東續約調漲租金時,漲幅不得超過當月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房租指數年增率,避免租客因不合理漲價被迫搬遷。修法也保障租客享有三年租期,房東除非有自用需求或欠租等法定情形,否則不得拒絕續租,且房東若以自用名義收回,一年內不得再出租。
此外,新制也強化權益規範,明定房東不得以任何形式禁止租客申請租金補貼、遷入戶籍或申報租賃支出,違者可處3萬至30萬元罰鍰。為兼顧房東權益,新制也增訂「租霸下車條款」,若租客惡意欠租或從事非法活動,房東可提前終止租約並得送強制執行。
No.8 一人宅激增 佔比突破三成
台灣社會小宅化、少子化及高房價的趨勢,直接反映在「一人宅」數量上。內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全台一人宅數量已達248.8萬宅,不僅創下歷史新高,且首次單季佔設有戶籍宅數突破30%大關,與十年前相比,增幅高達52.8%。
一人宅的增長呈現高度集中於都會區的現象,六都數量即佔全台七成以上。專家分析,都會區因產業園區磁吸就業人口,加上蛋黃區土地成本高昂,推案皆以小坪數為主,從供需兩端推升了單身或獨居需求。此外,囤房稅等持有成本高漲,也促使部分家庭透過分戶設籍來達到節稅目的。
No.9 建商退場觀望 土地交易量大減23%
在政府持續調控與市場買氣低迷的雙重壓力下,建商的獵地態度轉為保守。9月數據顯示,全國土地買賣筆數在去年10月至今年3月期間約有24.42萬筆,相較於前半年大幅萎縮約23.36%。建商對整體房市景氣仍趨向保守觀望,也可從台中市政府標地連續兩次出現標脫率不到二成看出端倪。
專家指出,土地交易量大減,反映建商正採取「減量經營」的策略,因為預售屋禁轉、私法人限購、18個月限期開工令,以及土建融限貸等管制措施,都提高了建商投資的變現難度與持有成本。土地交易量的急遽萎縮,被視為房市景氣的反指標,顯示房市仍處於低迷、盤整的階段,建商在未見明確利多前,將持續縮手推案與獵地。
No.10 建商「交屋延遲」糾紛年增8成 成購屋糾紛之首
根據內政部今年第二季的房地產消費糾紛統計,「交屋延遲」件數激增8成,共63件,一舉超越蟬聯多年冠軍的「房屋漏水」問題,成為當季買賣糾紛的首位。該季房地產消費糾紛總計558件,較去年同期增加8.14%。糾紛來源仍以建商(368件)最多,其次為房仲(185件),糾紛縣市則以新北市(119件)遙遙領先各區。
專家推測,「交屋延遲」暴增,主要與近期營建業的缺工、缺料,以及新案辦理房貸時可能遇到的貸款排撥等問題有關,導致建商不得不推延交屋期限。此外,雖然件數不多,但「標的物貸款問題」的糾紛也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倍,其後續是否會因金融環境變化而持續增加,值得市場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