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菇掰!高雄竟有香菇出沒分隔島 網友熱議焦點揭曉
高雄暴雨「下到生菇」,綠褶菇意外成為最新打卡景點,網友笑稱「是裝置藝術吧」?

高雄近日連日暴雨,導致市區公園與分隔島冒出一朵朵巨大「綠褶菇」,因外型又大又白,吸引不少民眾搶拍打卡。有網友表示,「菇勇者:愛你菇身走暗巷,愛你拔菇的模樣」、「本來雨天很煩,看著畫面突然好療癒」、「不說還以為是什麼裝置藝術」。
然而有網友今(5)日凌晨目擊,警方已將這些香菇拔除,正式與大家「Say菇掰」。對此,鳳山分局表示,民眾圍觀拍照香菇並造成往來用路人安全,有移除香菇必要性,因此赴現場將其移除。

高雄豪雨「下到生菇」 網友:看著畫面突然好療癒
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高雄香菇」近一天(日期:2025/8/4~2025/8/5早上10時)探索概念出現「下到生菇、有毒勿食、食藥署提醒、Say菇掰」等字詞。高雄連日豪雨「下到生菇」,食藥署提醒綠褶菇「有毒勿食」。

綠褶菇外表不鮮豔 與可食用白菇相似易誤食
綠褶菇外表顏色淺不鮮豔,直徑約10多公分,菌柄可高達15公分,與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及雞肉絲菇相似,常被混淆,不同點在於綠褶菇底部菌褶於早期會由白色轉為黃綠色,且菌體受損時會轉為褐色,為可辨識的重要特徵,誤食後1至3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5年8月4日至2025年8月5日早上10時。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高雄香菇』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探索概念」(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探索概念:將主題的文章進行概念分群(Concept Clustering),幫助讀者從巨量資料中快速掌握事件的來龍去脈;群中存在較高的議題相似度,群間則有較低的相關度;分群結果透過演算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片語以呈現概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