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到爆」的英文怎麼說?菲律賓語「gigil」登《牛津英語詞典》
什麼是「gigil」?這個用來形容「無法抗拒的可愛」的菲律賓語近日被收錄到《牛津英語詞典》,其實生活中也存在許多像這樣向其他語言「借用」而來的詞彙。

看到可愛事物時,你都怎麼表達那種內心受到滿滿療癒的感覺呢?在中文裡有「被萌翻」、「心臟爆擊」、「融化了」等字詞,近日英文中也出現一個專屬詞彙「gigil」,被收錄到《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中,專門用來形容這被可愛事物重擊的感覺。
可愛到無法抗拒!什麼是「gigil」?
「gigil」(發音:ghee-gill)源於菲律賓他加祿語(Tagalog),意指在看到可愛事物時,內心那種想要揉捏、擠壓的難以克制的強烈感受。這種因為「被萌翻」而忍不住緊握雙手甚至咬牙切齒的感覺很難以言語形容,由於英文中並沒有能夠準確表達這種心情的字彙,因此「gigil」在近期被收錄到牛津詞典中。

炎上、人氣、暴走……都不是中文?文化中常有的「借用」 語言
生活中很常會遇到一些外來語,由於無法精確地以自己的語言表達出其意義,因此便直接沿用外來詞彙,久而久之這些外來語也會變成自身語言文化的一部分。像是現在在台灣常見的「炎上」、「素顏」、「暴走」、「人氣」等字詞,其實都源自日本,是在流行文化之下向日語借詞而來。
除了台灣和日文,不少國家和語言都有類似的情況。《牛津英語詞典》指出,有許多英語使用者會向其他語言借用詞彙,來填補英語本身的空缺。當這些從別的語言中「借用」的字詞在英語中開始被頻繁使用之後,它們會變成英語的一部分,也因此被收錄至字典中。
新馬美食、「打包」都收錄 牛津字典體現多元語言文化
在近期新增於《牛津英語字典》的詞彙中,除了「gigil」外,還有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被普遍使用的感嘆詞「alamak」(用以表達震驚或驚訝,意近於中文「我的媽呀」)。此外,在新馬地區的美食如「kaya toast」(咖椰吐司)、「fish head curry」(咖哩魚頭)、「steamboat」(火鍋)等也成為新增詞彙。
上述美食更延伸到「tapau」(打包)一詞,《牛津英語字典》表示該詞來自於華語及廣東話,為外帶食物之意,在文化交流之下,「tapau」也被收錄至字典中,成為英語詞彙的一部分。《牛津英語字典》目前收錄超過60萬個字詞,為英語中最全面的詞典之一。
每年《牛津英語詞典》的編輯團隊都會審核數千個新增詞彙,這些字詞的來演可能是編輯自身閱讀、透過群眾募集或從語言數據庫分析而來。不只有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華語,在這次的新詞彙中也有來自南非、愛爾蘭等地的語言,體現了語言的使用及文化逐漸多元。